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50 蘋果版本:8.7.5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中國公共財政管理框架的整合和重建

來源: 安秀梅 編輯: 2006/08/23 09:31:02  字體:

  [摘 要] 加快集中化財政管理框架體系的構建,并通過相應的制衡性制度安排克服財政低效和財政風險,是當前我國公共財政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本文以西方發(fā)達國家(主要是OECD國家)政府公共財政管理為參照系,立足中國的具體國情和政府公共財政管理的基礎和能力,試圖通過良好的制度安排和機制設計,對中國政府公共財政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進行整合和重建,以期促進公共財政受托責任,優(yōu)化公共財政資源配置,實現公共財政管理目標。

  [關鍵詞] 公共財政管理;整合;重建

  西方發(fā)達國家公共財政框架的基本特征是:相對分權化的財政體制框架和相對集權化的財政管理框架。而中國傳統(tǒng)的公共財政框架則是:一個高度集中化的財政體制框架和一個高度分散化的財政管理框架。1994年的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初步構建起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相對分權化的財政體制框架,但高度分散化的財政管理框架的改革卻相對遲緩和落后。實踐表明,這種制度安排導致了一系列的財政低效和財政風險。加快集中化財政管理框架體系的構建,并通過相應的制衡性制度安排克服財政低效和財政風險,是當前我國公共財政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本文以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公共財政管理為參照,就構建我國公共財政管理框架的基本思路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做些探討。

  一、西方發(fā)達國家公共財政管理的良好做法

  1.科學的管理理念。西方發(fā)達國家優(yōu)質的公共財政管理是建立在“四大支柱”———責任制、透明度、預測能力和參與性———之上的。(1)財政受托責任。由“責任”和“后果”兩部分組成。公共財政管理中的受托責任機制包括三個層次:一是要求政府對社會公眾負責,即政府有責任在具體規(guī)定的質量、成本以及時間安排范圍內向公眾提供優(yōu)質的公共物品和服務;二是行政對立法負責,即政府有責任定期就資金去向和資金使用效果等問題回答立法機構的質詢,并對相關財政事項和他們的行為后果負責;三是上下級之間的管理者相互負責,即公共預算管理中的上下級官員之間應就宏觀經濟預測、財政政策的制定和咨詢以及支出預算的實際執(zhí)行過程和結果相互承擔強有力的內部受托責任,避免上下級政府之間相互推委責任。受托責任的履行不僅僅在于提高財政資金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以此推動產生更好的公共物品與服務的供應系統(tǒng),提高公共部門的運作效率。(2)財政透明度。財政透明度是指公眾以較低的成本獲取與政府財政財務管理有關的所有有用的財政信息,包括政府的結構和職能、財政政策取向、公共部門賬目和財政籌劃等。財政透明度著重強調下列事項的重要性:明晰的財政職能和責任;公眾獲取信息的可能性;預算編制、執(zhí)行和報告過程的公開操作;對財政預測、財政信息和各賬目進行獨立審核。對一個國家的立法機構、行政機構乃至整個社會而言,保證財政財務信息的可靠性、真實性、完整性、安全性和針對性是極為重要的。(3)財政政策的可預見性。對財政資源的預測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政府預算官員對戰(zhàn)略性優(yōu)先項目的選擇和公共服務規(guī)劃的制定,而這又直接影響到私營部門對其生產、營銷和投資過程中的決策,因此,制定并實施統(tǒng)一有效的法律法規(guī)來增強公共部門對財政資源的預測能力,使預算官員能對政府支出總額以及政府支出在各部門之間的配置做出客觀的預測,不僅提高了預算的準確性,也對私人部門的生產經營及投資決策提供了重要指南。(4)公眾參與。政府預算是政府為公眾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計劃和成本核算工具,因此,支出預算的制定和順利實施,必須有相關各利益主體以適當方式的參與,以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政治上的可接受度。另外,對政府服務的便利程度和質量優(yōu)劣以及相關項目的運作效率進行監(jiān)控,也必須有服務客戶的反饋信息和外部實體的積極參與。上述四個要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任何一項均不能單獨存在,每一項要素都對實現其他三項要素起到推動作用,而只有四個要素的有機結合才能實現穩(wěn)健的發(fā)展管理目標。

  2.明確的管理目標。增長、公平和穩(wěn)定是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作為一項核心的政策工具,公共財政管理必須力求同時實現三項總體經濟政策目標。因為經濟和金融的穩(wěn)定需要財經紀律加以保障,而實現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則需要在經濟運行中對公共資源進行高效配置、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因此,西方國家公共財政管理的主要目標明確定位于財經紀律與總量控制、資源分配與配置效率、運營管理與運作效率三個方面。同時,確保政府財務的合規(guī)性和管理財政風險也是他們積極關注并致力追求的目標。

  3.完善的運行機制。西方國家公共財政管理具有完善的運行機制,包括政策制定中的制度機制和實施中的協(xié)調機制、預算執(zhí)行中的激勵機制和事前、事中、事后的監(jiān)督機制等。一方面,由于政府預算涉及政府之間和政府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責權利關系,因此,通過政策制定的制度機制來依法確定各級政府及其各職能部門之間的責權利關系,并做出相應的組織安排就顯得十分必要,而通過建立政府內部政策制定的協(xié)調機制能進一步密切政策與預算之間的聯系,有利于維護預算的法律性和權威性。政策制定的制度機制和協(xié)調機制的建立較好地解決了政府內部由于缺乏協(xié)調,責任制不明確,職責分工重疊等可能產生的嚴重問題。另一方面,預算的執(zhí)行涉及面廣,綜合性強,執(zhí)行結果的好壞又與各部門各單位的努力程度密不可分,因此,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在統(tǒng)一原則指導下增加部門和地方管理的靈活度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預算資金的分配過程同時也是利益格局調整的過程,為此,建立健全財政部門內部審計與獨立審計機構的外部審計相結合的支出監(jiān)管體系,加強對預算全程的監(jiān)督同樣是必不可少的。

  4.規(guī)范的管理控制程序。西方國家經過多年的實踐,已經形成了一套高度標準化、規(guī)范化、程式化的管理控制程序,而重點又主要集中在預算編制和國庫管理兩個方面。一是預算編制程序規(guī)范。年度預算的編制以宏觀經濟框架的制定為起點,將預算編制納入到宏觀經濟框架之中,從而保證了財政目標與宏觀經濟目標的一致性。同時,在編制預算過程中,明確財政方面存在的局限和限制,果斷地做出各種選擇。在預算編制的具體組織方式上,首先采用自上而下,從宏觀到微觀的方式,根據資源約束和政府的重點與優(yōu)先項目安排確定各部門的支出上限;然后采取自下而上,從微觀到宏觀的方式,由各部門根據確定的上限制定具體的支出規(guī)劃,通過一系列的討論、談判和調解機制,最終實現政策目標和可用資源之間的協(xié)調統(tǒng)一。二是借助國庫單一賬戶對財政資金的撥付實行嚴格控制。在OECD國家中,所有與政府有關的付款業(yè)務均由國庫辦理,各部委不能使用或只能有限使用銀行賬戶。付款過程分兩個步驟:先由支出部委向國庫提出付款申請,然后國庫進行審核并開出付款憑證,據此從支出部委在中央銀行的國庫單一賬戶上付款。這樣,通過國庫單一賬戶系統(tǒng),就能實時記錄和追蹤支出周期各個階段的財政交易,有效實施監(jiān)督。

  5.扎實的管理基礎。西方國家預算管理的經驗表明,健康的政府會計與報告系統(tǒng)、合理的管理控制系統(tǒng)、獨立的審計系統(tǒng)以及專業(yè)化的項目評估系統(tǒng)對于公共財政的管理、責任制的實施、透明度的增強以及政策的制定等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近年來,西方少數發(fā)達國家正加大對政府會計和財務報告系統(tǒng)的改革力度,利用國庫分類賬系統(tǒng)履行會計職能并及時掌握預算執(zhí)行中的各種信息以加強對支出預算執(zhí)行的監(jiān)管;逐步用修正權責發(fā)生制(或完全權責發(fā)生制)來替代現金收付制,使政府會計除了反映現金以外,還能涵蓋政府全部的負債和金融資產,為評估政府的完全成本和績效提供了一個合理的框架。內外結合的管理控制系統(tǒng)的應用對杜絕欺詐、濫用職權、低效以及人為錯誤等違規(guī)行為起到了預警和防范的作用,保證了各預算主體合理有效的運作。獨立的審計系統(tǒng)對確保政府及其實體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專業(yè)化的項目評估系統(tǒng)同樣對確認和測定政府政策和項目的效果,提高投資效率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6.強大的技術支持。信息與通信技術(ICT)的發(fā)展,特別是政府的電子服務交付系統(tǒng)(EDS)、國庫分類賬系統(tǒng)(TLS)以及各國政府采用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計劃,如西方七國政府在線(GOL)項目、印度的信息時代改革、菲律賓預算撥付網址、芬蘭“信息社會”政策、意大利行政管理網絡中的數字文件、丹麥的信息社會2000、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項目等多種政府財政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開發(fā)和應用,極大地降低了政府公共管理成本,改善了政府的責任制,增強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參與性,提高了公共部門運作的效率和有效性,拓寬了公眾獲取公共服務的渠道為高效率地實現政府公共財政管理目標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西方國家公共財政管理經驗是在西方國家特定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人文傳統(tǒng)等主客觀條件下、經過二百多年的實踐逐步提煉出來的,有些措施也只是少數國家在特定發(fā)展階段的產物,受各種因素的約束并不具備普遍推廣的條件。但從這種比較研究中我們卻可以發(fā)現我們在公共財政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同時也為我們進一步深化公共財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

  二、中國公共財政管理框架的整合與重構

  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政府公共財政管理的成功經驗,深化我國公共財政管理改革、構建中國公共財政管理框架應尋著“理念—目標—規(guī)則—機制—程序—基礎—技術”這一思路來進行,因為上述環(huán)節(jié)既是公共理財的基本規(guī)程,也是目前我國公共財政管理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新管理理念

  對政府而言,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政府的職能更趨于多元化,這無疑對政府公共理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須適應中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背景的變化,在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公共財政管理理論、技術和方法的同時,以全新的思維方式,從更新、更高的視角對政府公共理財行為進行包括管理理念、管理重心、管理制度、管理組織以及管理戰(zhàn)略等全方位的管理變革和創(chuàng)新,而其中,管理理念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又是決定我們改革成敗的關鍵性因素。因為一種先進的文化、一種好的哲學或一種新的價值觀的形成是一種長期的過程,它對政府管理行為的影響是深遠的、根本性的。管理理念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就是要重塑政府管理的價值觀和行為取向,以市場經濟原則和公共財政要求為根本,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目的,以實現經濟和財政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宗旨,不斷增強政府的法治意識、競爭意識、質量意識和服務觀念,并通過經濟的、法律的、行政的和文化道德的等各種政策工具為人民當好家、理好財。

 ?。ǘ┟鞔_管理目標

  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核心目標是增長、公平和穩(wěn)定,作為一項核心的政策工具,公共財政管理必須力求同時實現三項總體經濟政策目標。因為經濟穩(wěn)定需要財經紀律加以保障,而實現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則需要在經濟運行中對公共資源進行高效配置、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因此,我國政府公共財政管理的關鍵目標也應定位于總支出控制、戰(zhàn)略性資源配置和良好的運作管理三個方面。

  1.總支出控制、戰(zhàn)略性資源配置、公共部門運營效率是政府公共財政管理的三個關鍵目標。

  首先,實現總支出控制是政府公共財政管理的首要目標。原因在于我國的綜合國力還不夠強大,政府可以動員的社會資源總是有限的,如果財政過度擴張,必定會造成宏觀經濟的過大波動?;蛟S從短期看,不斷擴大公共財政規(guī)模尚能解決一些問題,但從長期看,巨額財政赤字肯定是經濟發(fā)展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而且必定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因此,支出預算的編制應以宏觀經濟框架為起點,在“謹慎”預測收入水平及經濟發(fā)展趨勢的基礎上,依法科學地確定公共財政規(guī)模,并通過建立國庫集中收付系統(tǒng)、權責制政府會計系統(tǒng)、政府集中采購系統(tǒng)、精干高效的人事管理系統(tǒng)等措施來保證公共財政預算的執(zhí)行,如無重大變故不得突破預算。

  其次,戰(zhàn)略性資源配置應成為政府追求的主要目標。戰(zhàn)略性資源配置就是根據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和發(fā)展規(guī)劃、政府的政策重心對稀缺財政資源進行科學安排,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財政資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戰(zhàn)略性資源配置成為政府主要目標的原因在于:其一,中國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從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才剛剛起步,政府必須承擔起培育、引導和管理市場的重任;其二,中國正處于工業(yè)化和信息化發(fā)展的重要階段,許多在西方可以由市場解決的基礎設施、公共工程、高新技術等項目,在中國還需要由政府來承擔;其三,中國人口眾多,對公共產品的需求范圍廣,數量大,在市場發(fā)育尚不成熟的條件下,必須主要由政府來提供;其四,受經濟發(fā)展水平所決定,政府動員社會資源的規(guī)模是有限的,相對于巨大的社會公眾共需要而言,財政資源是極為稀缺的,如何高效率地配置財政資源,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所有這些都要求對財政資源的配置必須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和政府的政策重心做出科學的安排,使有限的資源發(fā)揮最大的效益,因此,在我國公共財政管理的目標確定上,應將戰(zhàn)略性資源配置放在重要位置。

  再次,良好的運作管理無疑也是政府應努力達到的目標。良好的運作管理要求在按照法定支出程序和自上而下層層落實責任制的基礎上,使公共財政滿足節(jié)儉、效率和有效性三方面的要求。為此,結合我國實際,目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的工作重心應是進一步完善正在推行的部門預算制度、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購制度,加強項目細化和績效評價工作,以推動支出控制和資源配置的改善。通過建立健全的公共財政運行機制、設計規(guī)范的支付程序以及加強政府部門責任制、提高透明度等措施,實現公共財政管理的節(jié)儉、效率和有效性。

  從短期看,公共財政管理的三大主要目標可能是互相沖突的,如過分強調總支出控制或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浪費、欺詐、貪污等腐敗行為,或者自上而下層層控制的結果有可能導致資源配置失當和管理運作低效。但從長遠看,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因為要想提高管理和運作效率,必須具備良好的財經紀律和合理的資源配置這兩大背景,而優(yōu)質的管理本身又能對兩大背景的形成發(fā)揮關鍵性的作用。

  2.確保財務合規(guī)性和有效控制財政風險也是政府公共財政管理的重要目標。

  合規(guī)性是指在政府公共財政管理過程中的所有參與者,包括行政部門、財政部門、支出部門和支出機構中的決策者與管理者,都必須嚴格遵從與政府預算有關的法律和其他相關的規(guī)范。合規(guī)性要求存在于預算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在傳統(tǒng)預算管理中,合規(guī)性是最為重要的目標?,F代預算管理由于更加強調預算過程的績效導向,合規(guī)性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即便如此,合規(guī)性是每個預算管理系統(tǒng)都需要的。特別是我國正處于經濟和體制的轉軌期,預算管理中的績效導向相對較弱,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比比皆是,過多的自由裁量常常使法律法規(guī)流于形式,未能得到切實貫徹。在這種情況下,在公共財政預算管理系統(tǒng)培養(yǎng)和貫徹“順應規(guī)則”的文化,強調合規(guī)性是極為重要的。

  所有的公共組織(包括政府)的財政交易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種直接的或間接的、顯性的或隱性的、法定的或或有的財政風險。當政府面臨嚴重的財政風險時,惟一的辦法就是對財政風險進行及時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風險管理的目標是控制風險損失,常用的方法有三種:轉移風險、消除或減少風險、承擔風險。而關鍵性措施則是建立一套對財政風險的確認、量化、評估和報告制度。確認風險包括確認風險的來源、性質和類別;量化風險則要求凡有可能,應盡量使之量化,掌握其規(guī)模和結構;評估風險要求對風險的程度和發(fā)生頻率進行計量和評價;確認、量化和評估的結果應以財政風險報告書的形式予以公布。

  除此以外,政府公共財政管理還必須關注公共利益方面的需要和政治方面的目標。滿足公共利益方面的需要要求:政府公共財政必須依據明晰的決策程序來保證適度的財政透明度;要建立明確的責任制,確保在具體規(guī)定的質量、成本以及時間安排范圍內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政府的行政系統(tǒng)與程序在設計時應致力于滿足各顧客集團的需求。公共財政管理服務于政治方面的目標是:政府實施的各項有關政策應能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保證政治上的可接受度;向社會民眾提供機會,參與特定領域的經濟管理等。

  由此可見,以新的視野來考察政府的公共財政管理,其范圍是相當廣泛的,它涉及到政府在經濟與財政、支出管理、公共利益以及政治方面的多重目標,是一個完整的政策目標體系。

 ?。ㄈ┙∪芾砜蚣?/STRONG>

  財政(預算)管理框架的直接目的就是致力于實現支出管理的五大目標。在我國,健全預算管理框架主要應抓好預算準備、預算執(zhí)行和預算審批三大環(huán)節(jié)。

  1.做實預算準備。

  預算準備過程實質上是公共資源有效配置的決策和選擇的過程。這一過程的質量直接影響公共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有效性,是政府公共財政管理的重要依據。公共財政預算準備過程主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基于宏觀經濟預測與政府政策及其變動,制定宏觀經濟規(guī)劃和中期支出框架;二是以控制支出總量和按優(yōu)先次序進行戰(zhàn)略性資源配置為根本點具體編制公共財政預算;三是按法定程序提交和審批預算。

  為了提高預算準備階段的質量和效率,應特別注意處理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健全預算決策和監(jiān)督機制,確保預算與政策的聯結;二是鑒于公共財政與宏觀經濟的相互作用,公共財政預算管理應以宏觀經濟籌劃為依據;三是建立嚴格的支出預算限額制度,強化預算約束;四是明確界定主要參與者的職責,特別是要保證立法機關有足夠的能力、資源和權威,使其在審查和批準預算中發(fā)揮關鍵性作用。

  2.嚴抓預算執(zhí)行。

  嚴格但不失靈活地執(zhí)行預算是確保支出預算管理目標和公共利益實現的關鍵。為此,預算執(zhí)行必須著力解決好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確保支出總規(guī)模控制;二是建立和完善預算執(zhí)行的內部和外部控制機制。

  確保支出總規(guī)模得到有效控制應成為預算管理系統(tǒng)最為值得關注的目標,因為這是預算管理的其他目標得以實現的前提。總支出控制對于良好的公共財政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這不僅要求支出預算的編制要現實,可靠,而且還需要有一個良好的預算執(zhí)行體系,如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加強對支出過程的控制;通過完整的預算(撥款)會計系統(tǒng),加強對支出周期的各個階段實施有效的跟蹤和控制,并密切關注各項撥款之間的資金動向;通過一套用于管理多年度合同和遠期承付項目的系統(tǒng),能夠及早地預測各種支出趨勢和財政風險;通過一套規(guī)范的人事管理系統(tǒng),能夠配備精明強干的管理人員;一整套完善且具透明度的競爭性政府采購管理系統(tǒng),能夠保證政府采購過程的廉潔高效。

  同時,培養(yǎng)遵守法律的合規(guī)意識并建立和完善預算執(zhí)行中的“外部控制”與“內部控制”相結合的系統(tǒng)控制機制,對確保預算管理目標的實現同樣是十分重要的。傳統(tǒng)預算管理強調對預算執(zhí)行過程的“外部控制”,而現代預算管理則強調將預算資源的管理責任下放到部門,形成“內部控制模式”。相比而言,內部控制模式由于賦予了支出部門廣泛的資源配置自主權,因而更能激發(fā)支出部門的資源再分配動力,進而促使他們從內部加強管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但是,實施內部控制模式要求各支出機構已經具備嚴格遵守和執(zhí)行預算規(guī)則和預算程序的習慣和素質,具有較強的合規(guī)意識,以避免由于資源配置權力的下放而帶來分配秩序的混亂和無效。

  (四)完善運行機制

  1.政策制定中的制度機制。

  公共財政政策制定中的制度機制的功能,主要是為統(tǒng)一公共財政管理目標建立一個法律框架,以此來約束和規(guī)范行政機構與立法機構之間的相對權力以及財政、審計等核心政府部門的權力。這種制度機制既包括政策制定中的權利制衡機制及由此制定的各種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等正式制度安排,也包括各種非正式的規(guī)則,如長期沿襲而成并被公眾普遍接受和認可的習慣、習俗、慣例、社會道德以及意識形態(tài)等。

  建立公共財政政策制定中的權利制衡機制,就是要依法確認參與公共財政管理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在公共財政管理中的權力、責任和義務,明確規(guī)定哪些部門和機構有權制定和頒布公共財政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參與政策的制定、預算的編制、審批和執(zhí)行、預算的審計、控制和監(jiān)督等。構建這一機制的基本理念應當是立法、執(zhí)法和司法的分離,政策制定與政策執(zhí)行相分離,保持支出管理中的適度分權并促使部門支出計劃與總體目標相一致,保持支出管理程序和過程的合理性。由此需要制定的基本制度包括財政(預算)基本法案、財政責任法案、預算誠信法案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條款(如支出中的責任制、銀行制度安排)等。

  在重視各種正式規(guī)則制定和實施的同時,各種非正式的規(guī)則同樣是不能忽視的。因為有些正式規(guī)則常同非正式的無形規(guī)則和動機發(fā)生沖突,所以許多未考慮的關鍵的非正式規(guī)則的制度安排很可能導致公共財政管理改革的失敗。因此,研究制度機制實施的文化背景,特別是把各種正式的制度安排與各種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相結合,是公共財政管理中制度機制良好運轉的重要條件。

  2.政策實施中的協(xié)調機制。

  公共財政預算的執(zhí)行是一個多維的立體集成,涉及的利益相關者眾多,關系極為復雜。為此,在政府支出政策實施過程中,構建一個運轉順暢靈敏的協(xié)調機制,能進一步密切政策與預算之間的聯系,有利于維護預算的法律性和權威性,還可以較好地解決政府內部由于缺乏協(xié)調,責任制不明確,職責分工重疊等可能產生的嚴重問題。

  3.預算執(zhí)行中的激勵機制。

  預算的執(zhí)行涉及面廣,綜合性強,執(zhí)行結果的好壞又與各部門各單位的努力程度密不可分,因此,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在統(tǒng)一的原則指導下增加部門和地方管理的靈活度也是非常必要的。經合組織對增加管理靈活度與總體財政結果之間的關系開展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認為,在直線管理(指部委級管理)層次上,資源的運動越敏感,對支出限額的壓力越小,財政活動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4.貫穿支出全程的監(jiān)督控制機制。

  公共財政的分配和使用過程同時也是利益格局調整的過程。為了保證預算的嚴格執(zhí)行以及所有相關財政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實性,確保政府依法履行財政受托責任,加強對支出全程的監(jiān)督,應盡快建立健全財政部門內部審計與獨立審計機構外部審計相結合的支出監(jiān)管體系。因為內外結合的管理控制系統(tǒng)的應用對杜絕欺詐、濫用職權、低效以及人為錯誤等違規(guī)行為可以起到預警和防范的作用,保證各預算主體合理有效地運作。獨立的審計系統(tǒng)對確保政府及其實體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專業(yè)化的項目評估系統(tǒng)同樣對確認和測定政府政策和項目的效果,提高投資效率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五)強化技術基礎支持

  1.改革政府會計。

  政府會計制度是制定政策、落實責任制、加強財政管理和監(jiān)督的基礎和重要工具。為了更真實、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政府的財務活動情況及財務狀況,提高政府財務信息質量,應改革政府會計確認基礎,由現金制逐步改為修正權責發(fā)生制,使政府會計對象除了反映當期預算資金運動情況及結果外,還能完整反映整個預算資金連續(xù)運動的過程及累積結果,使政府財務信息更加真實、完整、可靠,為有效落實財政責任制、溝通政府與社會公眾的信息交流、加強監(jiān)督提供可靠的依據。

  2.強化國庫功能和運作。

  集權化政府支出模式、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和相對獨立的監(jiān)督體系以及與上述模式相配套的政府采購制度、電子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tǒng)等,共同構成了現代國庫管理系統(tǒng)。這些系統(tǒng)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影響和決定著國庫管理運作的效果和效率。因此,根據我國具體國情并借鑒國際成功經驗,我國應盡快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的現代國庫管理制度。一是要強化國庫的功能。現代國庫的職能已由傳統(tǒng)的“庫藏”管理發(fā)展到包括控制政府預算內、外資金,管理政府現金和債務,處理政府的支付,開發(fā)、維護相應的管理信息系統(tǒng)等宏觀財政管理和微觀財政控制領域,實際上是在全面履行財政管理的職能。因此,要賦予國庫參與國家財政經濟政策的制定、管理和控制政府支出和金融資產等財政管理職能。二是要完善國庫監(jiān)督控制系統(tǒng),通過法律法規(guī)的建設和管理系統(tǒng)的構建,在國庫管理的各環(huán)節(jié)建立明確的崗位責任制,并加強國庫系統(tǒng)內部的制度性管理控制,以保證各項規(guī)則的順利執(zhí)行。三是要妥善處理國庫與財政部門、各征收機關之間、國庫與中央銀行和有關商業(yè)銀行之間的關系。四是要加快國庫管理信息系統(tǒng)建設,實現國庫財政管理現代化,要盡快實現財、稅、關、庫、行之間的聯網,以達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提高效率。

  3.建立完整的政府報告制度。

  建立政府報告制度的目標是促進政府財務的合規(guī)性、提高財政透明度以更好地履行政府的受托責任,同時,通過政府報告系統(tǒng),為及時制定和調整規(guī)劃和政策、全面評估政府公共財政及其管理效率提供充分信息。

  我國目前的政府報告體系還很不完善,除了一般的政府預算報告外,其他諸如政府財務報告、績效報告、財政報告等尚屬空白。即便是政府預算報告,由于預算收支科目分類粗、過于籠統(tǒng),又是現金制會計基礎,所以其提供的信息不夠完整、系統(tǒng)和全面,不能滿足政府公共管理的需要。因此,盡快建立完善的政府報告制度應是當前加強政府公共財政管理的當務之急。

  4.加快建立政府財政管理信息系統(tǒng)。

  當今社會,信息化已經成為一種國際潮流,各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能夠為公共財政管理帶來巨大收益,正在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采用信息與通信技術加強管理。如西方七國政府在線(GOL)項目、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項目等多種政府財政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開發(fā)和應用,極大地降低了政府公共管理成本,改善了政府的責任制,增強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參與性,提高了公共部門運作的效率和有效性,拓寬了公眾獲取公共服務的渠道,為高效率地實現政府公共財政管理目標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中國正在進行的公共財政管理改革涉及到預算編制、預算執(zhí)行等多方面的根本性變革,是一項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如果沒有現代化的政府財政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技術支持,要想順利完成這一改革重任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加快建立我國的政府財政管理信息系統(tǒng)既是應對信息全球化和加入WTO所必須,更是加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實現國家公共管理現代化,促進財政改革和發(fā)展的迫切要求。

  參考文獻:

  [1]IMF.財政透明度良好做法守則———原則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亞洲開發(fā)銀行。公共支出管理[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2001.

  [3]DECD.比較財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美]B.J.理得、約翰·W·斯韋恩。公共財政管理[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2001.

  [5]毛壽龍等。西方政府的治道變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6]王雍君。公共財政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7]項懷誠。中國財政管理[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2001.

  [8]張通。公共支出管理[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2001.

  [9]JamesN.Rosenan.Governancewithoutgovernment:orderandchangeinworldpolitico.

  [10]DavidOsborne,PeterPlastrik:TheFiveStrategiesForRe inventingGovernment,1997.

  [11]MichaelBarzelay:BreakingThroughBureaucracy:ANewVisionForManagingGovernment,Californi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92.

  [12]ESSavas:PrivatizationandPublic-PrivatePartner ships,SevenBridgesPress,LLC,2000.

  [13]BGuyPeters:TheFutureofGoverning:FourEmergingModels,Best-WisePublishingCo.,Ltd,2000.

實務學習指南

折疊

Copyright © 2000 - m.galtz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