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z59n3"><table id="z59n3"></table></wbr>

實時新聞:財會資訊財經(jīng)資訊財稅資訊審計資訊考試動態(tài):初級職稱中級職稱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

各地動態(tài):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廣東廣西遼寧吉林山東內蒙古山西更多

首頁>會計資訊>財稅資訊> 正文

取消印花稅和征資本利得稅應并舉

2008-4-15 9:6 新華網(wǎng) 【 】【打印】【我要糾錯

  在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適時”開征資本利得稅成為眾多投資者關心的熱點話題。由于投資者、官員和學者從各自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資本利得稅的功能,從而產(chǎn)生了從1993年開始直至今天的長達15年的無休止的爭論,因此,從表面上看,開征資本利得稅的“合適時期”似乎仍未到來。果真如此,最大的得益者是誰?結果可能會出乎多數(shù)人的意料:不是資本利得稅的征收主體國家,也不是資本市場的廣大投資者,而是資本市場的少數(shù)投資者,包括擁有國際話語權的海外資本大鱷、國內具有特殊政策信息優(yōu)勢的利益集團、莊家和極少數(shù)高水平的機構。

  無論在中國所謂“新興+轉軌”的資本市場還是海外成熟的資本市場,從一個完整的市場周期來看,散戶投資者的盈利人數(shù)一般僅有10%,另外90%的散戶屬于虧損或者持平。去年在上證指數(shù)3000點入市的散戶投資者,經(jīng)過一年頻繁交易,盡管指數(shù)還沒有跌破3000點,盈利的賬戶恐怕寥寥無幾。這不是國內資本市場的過錯,因為規(guī)范的國際化的海外市場也改變不了散戶投資者虧損的命運。2007年下半年,通過地下渠道進入所謂規(guī)范的國際資本市場即香港市場的國內資金就是傷痕累累,有苦無處訴。他們奉送巴菲特、李嘉誠、美林、高盛等投資者數(shù)以千億的利潤,然后默默地把虧損留在自己的賬戶上。具有相同命運的還有國內4只出海的QDII,目前,民生銀行的“港基直通車”已經(jīng)清盤。

  去年,中國散戶包括散戶們購買的四只QDII產(chǎn)品首次出海時轟轟烈烈的場景,仿佛又是一次鄭和下西洋的壯舉,現(xiàn)在已經(jīng)偃旗息鼓。沒有經(jīng)歷證券市場30年的大周期,而是僅僅經(jīng)歷了365天短暫歷程,已經(jīng)再次成為散戶難以在資本市場賺錢的最好注解。所以,即使是在號稱“大牛市”的2007年開征資本利得稅,國內的大多數(shù)散戶投資者仍然可以不繳稅,因為在一年的周期內,他們多數(shù)都沒賺到錢。

  廣大散戶投資者難以在資本市場盈利,開征資本利得稅對他們的實際利益影響最小,可奇怪的是,資本市場上好像是散戶反對開征資本利得稅的聲音最大。那些反對開征資本利得稅的專家、學者、市場人士往往是站在廣大散戶投資者的角度,以“公平公正的立場”和“關注民生的本意”尋找種種理由,列舉著香港和臺灣因開征資本利得稅而導致股市下跌的歷史,發(fā)表著反對的聲音?墒聦嵣希谥袊墒械陌l(fā)展史中,散戶經(jīng)常是牛市最后的先烈,也是熊市全程的炮灰。從盈利能力和納稅負擔的角度看,廣大散戶的盈利能力最低、從而納稅負擔最輕。因此,以維護廣大散戶投資者利益的名義反對開征資本利得稅是站不住腳的。以散戶的名義反對開征資本利得稅,其實是資本市場上最具盈利能力的少數(shù)投資者利用普通投資者的名義。此外,以臺灣地區(qū)和香港地區(qū)的例子反對開征資本利得稅也是站不住腳的,因為臺灣與香港的經(jīng)濟規(guī)模與大陸無法相比,這種類比并無科學依據(jù)。

  在中國證券市場超漲超跌的內因沒有消除之前,資本利得稅的實施,有利于投資實名制的貫徹,有利于市場監(jiān)管,有利于抑制過度波動。從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趨勢上看,一方面應該降低實體部門的增值稅和所得稅,從而鼓勵實體經(jīng)濟的投資,增加社會就業(yè);另一方面應該開征資本利得稅,改變資本利得稅的零稅狀況,從而抑制投機,促進監(jiān)管,實現(xiàn)公平稅賦。

  那么,什么時間是開征資本利得稅的合適時期?這是政府必須考慮的問題。

  政府應該避免資本利得稅推出的時間被機構投資者特別是海外投資者利用,而成為傷害散戶投資者利益的屠刀。因此,資本利得稅推出必須選擇合適的時間,同時,必須通過下調印花稅等舉措來與之配套。

  開征資本利得稅存在著最優(yōu)時機、次優(yōu)時機和最差時機。開征資本利得稅的最優(yōu)時機是在資本市場發(fā)展的初期。不征稅并不意味著資本市場就會健康發(fā)展。本輪行情QFII等機構投資者是最大的贏家,但是,他們沒有上繳資本利得稅。印花稅的主要來源是廣大普通投資者,但他們往往是投資虧損的主要承擔者。

  開征資本利得稅的最差時機是股票指數(shù)處于高位、各類機構尤其是外資機構已經(jīng)掌控了大量做空的籌碼、資本市場已經(jīng)推出各類衍生產(chǎn)品如股指期貨的時候。在該條件下開征資本利得稅,這些機構將利用手中掌握的籌碼配合做空指數(shù)迅速吸干國內資金。散戶投資者將再次成為炮灰。如果外資進一步通過QFII等途徑進入股市、如果股指期貨已經(jīng)推出、如果指數(shù)處在高位并且機構持有大量籌碼,那么,開征資本利得稅一定會導致股災。那些具有信息優(yōu)勢的機構投資者包括境外投資者將再次成為股災的大贏家。因此,開征資本利得稅只能選擇次優(yōu)時機,次優(yōu)時機即是所謂的“合適時期”。

  目前,資本市場已經(jīng)進入開征資本利得稅的“合適時期”。首先,本輪股市的大幅調整已經(jīng)使得做空的力量接近枯竭,推出資本利得稅政策難以被機構投資者特別是海外機構投資者利用;其次,股指期貨沒有推出,企圖利用政府政策進行做空套利的機構資金就無法用股指期貨等金融杠桿套利。

  在資本市場稅收制度沒有完善的前提下推出各類衍生品,最終被綁架的是政府,最終受損失的是普通投資者。從這個角度看,在開征資本利得稅之前,政府決不能推出股指期貨,否則,不僅作繭自縛,增加推出資本利得稅政策的阻力和難度,而且會被海外機構利用,導致資本市場動蕩和國民財富流失。

  開征資本利得稅除了應該選擇“合適時期”,還應該注意稅收政策的配套。

  首先,在宣布開征資本利得稅的同時,應大幅降低甚至取消印花稅。在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往往盈利多、交易少,相應繳納印花稅少;散戶投資者往往交易多、印花稅繳得多、盈利少甚至虧損。因此,不開征資本利得稅而開征高額的印花稅加劇了資本市場的稅賦不公平狀況。

  其次,以交易賬戶為基本征稅單位,當年盈利可以在扣除前一年虧損之后作為納稅基數(shù)。如果選擇在股指的低點開征資本利得稅,可以減免投資虧損方的納稅負擔,同時,對于擁有投資優(yōu)勢和投機優(yōu)勢的海內外機構資金,則必須正常納稅。

  再次,發(fā)揮資本利得稅的稅收調節(jié)功能,創(chuàng)造一個鼓勵中小投資者購買基金的稅賦環(huán)境。比如,開征資本利得稅后,對于購買共同基金累計金額在50萬元或100萬元以下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免征資本利得稅。這樣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個引導中小投資者利用金融工具進行投資的調節(jié)手段,從而使得中小投資者可以借助共同基金這一金融工具間接地參與機構投資者之間的博弈,避免盲目投資所造成的損失。

  政府應該把公平稅賦體系的建設與推出股指期貨的時機納入整體的安排,決不應該在推出資本利得稅政策之前出臺股指期貨。單個政策本身往往沒有對錯之分,但是,不同政策出臺順序的欠妥可能導致各項政策的同時失敗。當前中國經(jīng)濟的巨大不確定性和宏觀經(jīng)濟調控部門的茫然,不是起因于某個具體政策的對錯與得失,而是起因于政策實施順序的錯位與顛倒。稅收制度是資本市場體系中最基本的規(guī)則之一,是資本市場能否得到有效監(jiān)管、能否有序運行、能否自我完善并避免大起大落的基礎性制度。只有開征資本利得稅才能真正落實證券交易的實名制,才能避免市場操縱,才能保證市場的穩(wěn)定。

  為了盡快推出股指期貨和創(chuàng)業(yè)板,并適度擴大海外投資者的投資規(guī)模,應該在目前股指處于低位的情況下,首先推出資本利得稅制度。資本利得稅制度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基石。

相關熱詞: 印花稅 資本利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