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會計界明星。1933年12月24日,他應上海市商會之請,發(fā)表了改良中式簿記的演講,并舉辦改良中式賬簿表單展覽,陳列賬簿表單共四五十種,參加者竟有近萬人之眾。演講過程中,滬上商界名流盛灼三身臨其境,聽到一片“綷嚓”之聲,以為是雨打玻璃頂棚之聲,“亟出視之,則天朗氣清如故”,回頭方知是臺下聽眾專注地翻看材料時所發(fā)出的聲音,“為之莞爾”,故賦詩以記之:“徐公說法上演臺,萬人傾耳為存該,一篇講義翻開際,綷嚓聲喧似雨來!保ㄗⅲ骸班辍弊衷臑榻墙z旁)
為演講及展覽會作文贊賞、題辭捧場的名流眾多。有國民黨元老林立夫、大書法家于右任、北京大學教授童冠賢、復旦中文系主任葉楚傖、國民政府主計長陳其采、會計局長秦汾(曾任北京大學理科學長)、實業(yè)部長陳公博、審計部長李元鼎、教育家黃炎培、上海市教育局長兼社會局長潘公展、中國銀行副總裁俞寰澄、“同盟會三姐妹”之二姐徐佩瑤以及滬上錢業(yè)銀行業(yè)等各界名人穆藕初、張公權、杜月笙……,等等。(本文作者所掌握資料有限,以上人物的身份職務未必與其時相符,只在說明其“份量”而已)
演講會前后,“新聞報于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及申報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特刊改良中式簿記專號”。本文作者實際翻閱舊報,申報于十二月二十二日以相當篇幅刊登各界對改良中式簿記的評論,二十五日則除在第十版翔實報道“市商會昨開大會演講改良中式簿記”外,另將第十五版《經(jīng)濟?氛姹贋閷L枺@然是作為當時要聞。且“距今不過三日,各方投函徐氏,或請演講,或請解答,或請設訓練班”,所以徐永祚也上了當時最先進的“IT平臺”,決定“于本月二十九日三十日”通過廣播無線電臺“播音演講,以饜眾望”。
擁有五百多名“會計學專家”和“主持計政者”為會員的中國計政學會,“向徐氏以半價購得改良中式簿記概說數(shù)百本,分致會員,共予提倡”,“且由楊汝梅氏具函”青島市長,“就青島市實施采用”。雖是剛成立不過半年,該學會地位之高,從其會員組成可見一斑:計有主計長陳其采、歲計局長楊汝梅、蘇財廳長趙棣華、會計局副局長聞亦有、軍需署會計司長杜之英、軍需學校會計主任墨林翰、交通部會計長張心澄、鐵道部會計長張競立、教育部長周世杰、考試委員長王用賓,等。
外埠也聞風而至,北京軍需學校通過歲計局長楊汝梅約請徐永祚赴京演講。
本文所附的老照片(潘萬華翻拍)三禎,圖一是演講會講臺,中間站立者應為徐氏;圖二應是拍攝者原地轉(zhuǎn)身所拍下的后半部及二樓會場;圖三是改良中式簿記講習科開學典禮。遙想當年,徐永祚先生人氣之旺,應不亞于當今“如日中天”之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但是,走到這一步,徐永祚先生經(jīng)歷了十幾年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漫長奮斗過程。
據(jù)《浙江通志》網(wǎng)上資料,徐永祚(1893-1961),字玉書,浙江海寧人,先后畢業(yè)于浙江高等學堂和上海神州大學,徐永祚會計師事務所創(chuàng)始人,曾任上!躲y行周報》主編、上海銀行公會書記長等職。張連起先生的文章(參見張連起《遠遠近近話方位》,《中國注冊會計師》2002年第12期)告訴我們,謝霖是中國第一個獲得會計師證書的人,但取得證書后并未立即開業(yè),所以徐永祚是實際從事注冊會計師業(yè)務的第一人。他在1933年1月1日《會計雜志》發(fā)刊詞中說:“余從事會計師業(yè)逾十載,經(jīng)手辦理之會計委托事件以千計。閱歷既多,深以我國會計學說之不昌明、會計制度之不完備為憾。嘗思竭一得之愚,與國人相研討。故前有”會計叢書“之編篡,今不揣谫陋,復集合同志,創(chuàng)為本刊!云谶_到改良中國固有會計制度、介紹各國最新會計學說之愿望。”中國工商業(yè)原來已經(jīng)有了源遠流長的中式簿記,在西式簿記引入中國的歷史背景下,要推動事物進步,如何對待已有的中式簿記?大抵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改良”,即根據(jù)清末以來占主導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盡可能沿續(xù)傳統(tǒng),不過多觸動原有基礎的吸收修正方式;另一為“改革”,即基本廢棄原有基礎,另起爐灶的激進方式。從個人執(zhí)業(yè)的經(jīng)歷,徐氏選擇了前者,即改良原有中式簿記的道路。
早在1927年秋,徐永祚便曾“應中國經(jīng)濟學社之請作公開演講,題為改良中國會計問題,各大學聞之,復紛紛邀請演講,乃又分赴暨南大學及上海商科大學等處重申其義。演講稿散見中國經(jīng)濟學社季刊及暨南大學會計學刊,頗引起國內(nèi)會計學家之注意。日本會計學者有本邦造氏且親來咨詢,為文刊之日本《會計》雜志!薄暗C當時所講者,僅及中國會計之現(xiàn)狀與缺點。與夫改良之經(jīng)過與感想。至于改良之具體方案,尚未有所述及”。
改良中式簿記運動獲得實質(zhì)性進展的標志,應是1933年《會計雜志》創(chuàng)刊號,徐氏發(fā)表《改良中國會計問題》。在此基礎上最先正式推出的,是《改良中式商業(yè)簿記方案》。因考慮到“中式商業(yè)簿記通行最廣,有待改良者亦最切。且研究簿記,應以商業(yè)簿記為入手之門。至于其他簿記……自不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也。”他在“改良之經(jīng)過”一節(jié)中,闡述了他對中式簿記從因無知而主張廢棄,到調(diào)查后觀念為之一變,認為確有維持之價值,決難廢棄,需要加以改良,并制定標準化方案,以收普遍改良之效的心路歷程:
“民國七八年間,作者開始研究簿記及會計之學!敃r對于世界通行之復式簿記與會計原理,雖已粗知粳概,而于中國通行之賬簿及賬法,則幾一無所知。以為中國賬簿,顛倒紊亂,支離破碎,毫無研究之價值,充其極不過一單式簿記耳,故主張根本廢棄。民國十一二年間,作者執(zhí)行會計師職務有年,鑒于西式簿記不能為一般人所認識,……乃主張仿照日本式,采用西式賬簿之格式,而改為直式,完全用中文記錄!敃r且以洋紙鋼筆等洋貨之不宜推銷,主張改用國紙及毛筆書寫!贿^對于中國舊式簿記,仍主張廢棄。
民國十五六年間,作者嘗調(diào)查中國簿記及賬法,略有所得,對于中國簿記之觀念,為之一變,承認其尚有秩序的組織與一貫的賬法,較之單式簿記,確為進步。同時且感覺其通用之廣、歷史之深,以為決難完全廢棄,但其缺點甚多,非加以改良不可……
近三四年來,改良中式簿記之設計既多,成效漸著。而改良之程度,亦續(xù)有進步,大規(guī)模事業(yè)行之亦尚稱便,乃愈覺中式簿記之形式與賬法,確有維持之價值。惟所定改良法則。歷史甚淺,推行未廣。非規(guī)定一種改良的標準方案,不足以收普遍改良之效,……“隨后,徐氏又發(fā)表《銀行會計與中國簿記法》演講稿,分為四段,即(1)中國銀行會計概況。(2)中國收付簿記法大意。(3)對于中國銀行會計之觀察。(4)銀行會計應用中國簿記法處理之建議。李亞陶也發(fā)表《論中式會計收付原理并推行于一般官廳會計》。
至此,改良中式簿記方案對各業(yè)會計已具備較廣泛的覆蓋面,因改良方式在推進時阻力較小,成為徐永祚先生廣受歡迎的原因。其具體內(nèi)容將在下一期加以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