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新聞:財會資訊財經資訊財稅資訊審計資訊考試動態(tài):初級職稱中級職稱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

各地動態(tài):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廣東廣西遼寧吉林山東內蒙古山西更多

首頁>會計資訊>財稅資訊> 正文

稅收增長與GDP增長是否協(xié)調 兩種意見見仁見智

2005-1-20 15:56 中華工商時報 【 】【打印】【我要糾錯
    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我國稅收連年攀高。從1998年稅收突破1000億元大關起,1999年突破10000億元,2000年1.5萬億元,2003年2萬億元。稅收增幅年平均為19.3%.而同期GDP增速為8%-9%左右。從1994年制定現(xiàn)行稅制以來,年稅收高于GDP增長額,有人認為在5-6個百分點,也有人認為在7-8個百分點,盡管專家們的具體估計不同,但稅收增幅高于GDP增長是客觀現(xiàn)實。

    最近,以2004年稅收收入形勢為切入點,稅制改革被作為當前熱點提出。

    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我國稅收連年攀高。從1998年稅收突破1000億元大關起,1999年突破10000億元,2000年1.5萬億元,2003年2萬億元。稅收增幅年平均為19.3%.而同期GDP增速為8%-9%左右。從1994年制定現(xiàn)行稅制以來,年稅收高于GDP增長額,有人認為在5-6個百分點,也有人認為在7-8個百分點,盡管專家們的具體估計不同,但稅收增幅高于GDP增長是客觀現(xiàn)實。

    稅收增幅大大高于GDP增幅,原因何在?是否正常?在日前召開的“稅收收入專家分析會”上,兩種意見見仁見智。

    理財思路要與經濟改革思路同步

    財政模式須向減稅和中性稅收邁進

    有學者質疑,這說明我國稅收增幅和經濟增長不相協(xié)調。福建省地稅局科研所潘賢掌說,去年我國稅收增收達到19%,今年勢必突破20%,考慮社保因素在內,已經達到發(fā)達國家平均稅賦水平,特別是再考慮到發(fā)達國家公共福利水平,更是嚴重超標。其主要的看法是:這種不正常的現(xiàn)象,反映的主要問題要么在征管方面,包括連續(xù)嚴重超征稅;要么就是稅制本身有問題。

    他指出,目前我國的確存在較嚴重的重復課稅情況,重復課稅稅種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以及隨兩稅征收的地方小稅種。他同時指出,這種超常增長也體現(xiàn)出現(xiàn)行稅制存在問題。解決的出路在于,財政模式必須大力調整,向稅制改革調整、向減稅和中性稅收邁進。不能繼續(xù)強調提高稅賦水平,理財思路要與經濟改革思路同步。

    稅制改革關系到經濟改革的進度,稅收增長應與當前經濟增長相協(xié)調。那么誰在妨礙稅收改革實施?潘賢掌分析,不贊同稅改的理由有:1.減縮稅收會影響財政安排;2.減稅會對宏觀調控起逆向調節(jié)作用。對此潘賢掌說,由于改革釋放了生產力,事實上減稅雖多但經濟增長速度并沒受到影響而滑下來;而且,減稅和中性稅收可以迫使財政優(yōu)化結構,對宏觀經濟風險降低。事實上,稅制改革是公共選擇過程,是利益各方的博弈。但目前問題在于:信息嚴重不對稱,話語權完全掌握在政府財政部門。他尖銳批評道:政府財政部門已經形成了借口財政困難推遲稅改的慣性,在公共政策公共選擇的現(xiàn)狀下,必須強力打破現(xiàn)行稅制思路和稅收格局。這就需要政治家的魄力,要靠外力大膽改革,不然就會被動。“稅制改革不能再拖了”。財貿所副所長高培勇也明確提出,稅制改革的最大制約來自政府部門利益、地方利益。

    針對對于稅收收入和經濟增長應細化分析的觀點,人民大學教授安體富認為,個別對應分析可以,但GDP終歸是最綜合指標,而且多年來這種表現(xiàn)不是一般超常,而是超GDP二到三倍。他連連設問:1.稅收和GDP數(shù)字本身有無聯(lián)系?哪些關系說得清哪些關系說不清?稅收后減返稅中有先增后返甚至倒貼現(xiàn)象,那么稅收總收入25000多億中,可用的到底有多少?2.稅收增長原因是什么?除去去年的政策制度因素對增長的影響微乎其微外,經濟效益、價格因素、管理因素對此到底有多少貢獻?占多少比重?他說,這些都必須量化,和GDP聯(lián)系起來分析。

    稅收收入與GDP總量不能畫等號

    稅收體制理性回歸

    盡管專家們在稅制改革應加緊加快進行方面存在共識,但對我國稅收增長是否與當前經濟增長相協(xié)調方面,有學者不同意上述看法。中國稅務學會會長楊崇春認為,稅收增長究竟與經濟發(fā)展同步與否要細化分析。稅收是按照現(xiàn)行價格計算征收的,而2004年GDP增9%是按不變價格計算的。

    楊崇春說,稅收收入與GDP總量有相關性,但兩者相關系數(shù)不能畫等號。近年稅收占GDP比重的提高,反映了稅收體制的理性回歸。從宏觀稅賦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曲線看就說明了這點:1997年以來,宏觀稅賦占GDP比重逐年上升量基本為一個百分點,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同時稅收收入和經濟增長應剔除不可比性,深入到分稅稅種對GDP產生的效應作相應比較,各個組成項目應基本相同。比如增值稅應按工業(yè)增加值相比,商業(yè)增值稅應按照社會商業(yè)營業(yè)額比較等。他特別分析,2004年,按可比口徑比較:增值稅: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增加值23%,增值稅增長22%.而增值稅部分能占到全部稅收的三分之一;進口環(huán)節(jié)消費稅:1-11月進口貿易總額增加34%,進口環(huán)節(jié)消費稅增33%;營業(yè)稅: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加值20%以上,營業(yè)稅增收25%;企業(yè)所得稅增加34%,而企業(yè)實現(xiàn)利潤增長40%以上,都基本一致。此外,從各個省市的經濟增長看,也均在兩位數(shù)以上。另外,在不同口徑的比較上,有增稅因素也有減稅因素。我們有很大一部分稅收與GDP不直接掛鉤,例如印花稅、牌照稅、房產稅等。這樣算的結果,稅賦水平不超過18%,并不高。

    持這一觀點的學者還認為:過去常有為完成任務年底突擊收過頭稅或者為加大下一年度稅收額留量大大減少應收額的。而2004年稅收均衡入庫:第一季度稅收占全年總收入的24.42%,二季度24.36%,三季度24.36%,四季度25.12%,相差極小。這是稅制上的明顯進步,稅收的月和季度收入均衡,反映了依法治稅的加強。

    去年的稅收基本情況似乎也驗證了楊崇春的觀點。國家稅務總局統(tǒng)計司的數(shù)據(jù)表明,2004年稅收收入總增加25718億元,增幅達25.7%,增加額帶有幾個明顯特點:1.稅收收入快速增長,稅收占GDP比重及中央稅比重兩個比重都有明顯提高;2.稅收增長均衡,主體稅種收入占總稅收比率以及東、中、西部稅收比都較為均衡。

    國家稅務總局統(tǒng)計司司長舒啟明說,稅收增長按現(xiàn)價計算,而GDP卻是按照可比價計算的,如果同樣按照可比價計,稅收增長為15.7%.舒啟明對增長原因的分析是,2004年收入大幅增長來自于國民經濟快速發(fā)展:從經濟規(guī)模上看,1-11月固定資產投資28.9%,完成工業(yè)總值23%,產銷率提高7.8%,零售總額13.2%;從經濟運行質量看,1-11月效益指數(shù)163.01,提高15%.在解釋是否增長正常時,舒啟明說,“2004年稅收收入正常。2004年,稅制改革以及稅收政策對稅收增長的影響微乎其微,主要之影響來自于各經濟總量增長大大超過GDP增長,所以經濟增長與稅收增長較協(xié)調。

    但也有人提到,除了稅收與GDP增長不能簡單畫等號而應作具體分析外,也應考慮其他幾點因素:1.GDP存在不存在低估;2.審計、稅務清繳欠稅也是貢獻因素,但這部分不能體現(xiàn)為2004年當年的GDP增長;3.基層虛收問題。
相關熱詞: 稅收 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