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折算交易日的初始確認
外幣交易是指企業(yè)以 記賬本位幣以外的貨幣計價或結算的交易。外幣交易折算的會計處理主要涉及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發(fā)生外幣交易時的初始確認與結算時差額的確認;二是在資產負債表日對相關項目的折算。
企業(yè)發(fā)生外幣交易時,應在初始確認時采用交易發(fā)生日的即期匯率(當日人民幣 外匯牌價的中間價)將外幣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匯率變動不大的,除外幣投入業(yè)務外,也可采用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通常為當期平均匯率或加權平均匯率)折算。
企業(yè)主要外幣交易發(fā)生時的會計處理如下:向 銀行買入、賣出外幣時,在兌換當日按即期匯率折算入賬并確認匯兌損益;買入或賣出以外幣計價的商品或勞務時,在交易日以即期匯率(或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入賬,在收付款項結算時確認匯兌損益;取得或歸還外幣借款時,均按交易日即期匯率折算入賬,不產生匯兌差額;收到外幣投入的資本,無論是否有合同約定匯率均應采用收款日即期匯率折算,外幣投入資本與相應貨幣性項目的記賬本位幣金額之間不產生折算差額。
資產負債表日依據項目類型進行分類調整
在資產負債表日,企業(yè)應當將外幣項目按照貨幣性項目和非貨幣性項目,分類調整其會計處理。
外幣貨幣性項目采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時,會產生匯兌損益。除籌建期間發(fā)生的匯兌損益記入長期待攤費用(開辦費),以及與購建固定資產有關的外幣專門借款產生的匯兌損益有條件地予以資本化外,發(fā)生的匯兌損益應當記入當期財務費用。
外幣非貨幣性項目應當根據其不同的計量模式,采取不同的會計折算處理方法。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采用交易發(fā)生日的即期匯率(歷史匯率)折算,不做調整;以公允價值計量的交易性 金融資產等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采用公允價值確定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折算后的金額與原記賬本位幣金額的差額,作為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以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的存貨等外幣非貨幣性項目,按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的可變現凈值與以記賬本位幣反映的存貨成本進行比較,以較低者作為報表反映金額,差額作為當期損益。
此外,對于外幣交易頻繁、外幣幣種較多的金融企業(yè),也可以采用分賬制記賬方法進行日常核算。雖然分賬制與統(tǒng)賬制的 賬務處理程序存在差異,但同一外幣交易事項最終產生的匯兌差額應該一致。
外幣財務報表中將折算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對于擁有境外經營機構的企業(yè),在編制合并報表前,需將以外幣表示的財務報表折算為人民幣進行列報。外幣財務報表折算的技巧可歸納為兩點:選擇現行匯率作為折算匯率,將折算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具體折算方法如下:資產和負債項目,采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采用發(fā)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未分配利潤”以折算后利潤分配表中該項目的金額直接填列。
收入和費用項目,采用交易發(fā)生日的即期匯率或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
按上述折算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作為“外幣報表折算差額”項目列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前應首先調整境外經營的會計期間和會計政策,根據調整后與企業(yè)相一致的會計期間與政策,編制相應貨幣的財務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