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五·一”,經(jīng)天津上京滬高速。早6點從北京出發(fā),中午12點還堵在天津。其原因有三:修路,節(jié)日車多,相關(guān)部門安排和疏導(dǎo)不力。用句時髦的話叫做:行政無作為。滿路擠在一起的車和人,無不對天津市有關(guān)部門的“無為而治”大加“夸贊”。
幾天前,開車從石家莊到天津。內(nèi)心思忖,這幾年路修得差不多了,該不會堵了。從石家莊駛上石黃高速,其路面之差不想多說,好在車少不堵。從滄州并入京滬高速,沒走多遠就見前方路障林立,把車流引向高速路外。我與幾輛車算是漏網(wǎng)之魚,沒被轟將出去。一路走過,也未見前方有何事故,至今不明白好好的路緣何不讓走。
在離天津收費站2公里處,車終于被堵了個瓷實,行如蝸牛,猜測定是前邊出了事故。近兩個小時,終于爬完了這2公里的高速路,到了收費口,險些把人肚皮氣破。六個以上的收費口,只開了兩個,大車小車扎在一起,既無人疏導(dǎo),也無人管理。只見收費員不緊不慢,大有穩(wěn)坐釣魚臺的架勢。到此方才醒悟,問題還是出在咱自家身上,為什么偏偏要在中午過收費站?人家也是人,中午是要吃飯的。懷著滿心的慚愧繼續(xù)前行,沒多遠,到了進入市區(qū)的收費口!笆召M35元,其中20元是天津市貸款建設(shè)道路的車輛通行費”。收費員清脆而堅定地向所有駕車者告知,讓人不容置疑地把錢送了上去。
車出收費站我就想,2公里開了近兩小時,還敢叫高速路?交了過路費,怎么還要替人還貸?
前一段有媒體報道,消費者因高速路不高速,把高速公路管理者告上了法庭,結(jié)果是消費者敗訴。理由是:“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因而駁回。
還是媒體報道,消費者因站票與座票同價,把鐵路局告上了法庭,其結(jié)果也是消費者敗訴。理由是:“鐵路按重量收費”。就更讓人聽不懂。
最近,又有媒體報道,有消費者把工商銀行北京市朝陽支行告上了法庭,原因是儲蓄存款按360天計息,少了5天利息,結(jié)果還是消費者敗訴。理由是:“作為交易習(xí)慣予以確認”。法院對申訴不予支持。
這次,法院的判決應(yīng)該說進步不小,找了些銀行的不是,認為其告知不到位,負擔(dān)80%的訴訟費。即:上訴人負擔(dān)10元,銀行負擔(dān)40元。
類似這樣的案例頻頻發(fā)生,其結(jié)果皆以法院不予支持而告終。
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了,但從法院判決類似案件的結(jié)果看,似乎與“改革”二字相差甚遠。幾十年前壟斷行業(yè)定下的規(guī)矩,今天依舊在我行我素,無人能管。消費者面對壟斷的無力抗?fàn),正如魯迅詩中所說:“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剩下的也只能是“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了。
換一個角度再想,我們的壟斷行業(yè)似乎又都是改革的急先鋒。一到想漲價的時候,一到要收費的時候,一到要維護自身壟斷利益的時候,便會抬出一頂讓人頗為置疑的大帽子——“與國際接軌”。
我的、你的、他的,抑或說是所有消費者的,在生活中碰到的種種難以讓人信服的事、無奈的事、不明白的事,大多與壟斷服務(wù)沾上了邊。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五周年。再過五年,隨著中國經(jīng)濟真正地與國際接軌,法院對消費者不予支持的判決,或許會少許多。也許到那天,離開了法律和權(quán)利保護的壟斷行業(yè)就會壽終正寢了。也許那時,中國消費者心中不會再有那么多的無奈,或許還真可以過一把“上帝”的癮。
也許我有些太過性急,提前為壟斷行業(yè)先備下此篇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