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公允價值已經被認可為提高會計信息相關性的重要計量屬性。我國財政部2006年2月15日頒布了《新企業(yè)會計準則》,新準則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重新應用。這一計量屬性的應用在理論界和實務界均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和討論,支持者認為公允價值增加了財務報表的相關性;反對者則認為公允價值增大了企業(yè)進行利潤操縱的空間。文章對上市公司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前后的盈余管理行為進行研究。在我國現有的證券市場環(huán)境和政策下,上市公司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后,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減弱,而在采用歷史成本計量時,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增強。
關鍵詞:公允價值;盈余管理;相關性
我國首次引入公允價值的概念是在1998年6月發(fā)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債務重組》,自此之后,公允價值成為我國備受矚目的一個會計問題。由于我國當時的市場并不成熟,會計準則也還有許多漏洞,隨之出現了很多會計造假案件讓報表使用者失去了對公允價值的信心,并產生了一些誤解。2001年財政部針對公允價值對會計準則進行了一次大的修訂,主要是圍繞減少公允價值在會計應用中的偏差。但從2004年7月開始,財政部對公允價值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乇芄蕛r值是行不通的,因為公允價值不僅僅是一個會計理論和實務問題,更是一個直接關系到能否取得國際社會對我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認同的問題。2006年2月15日,中國財政部頒布了新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公允價值正式被確認為一種會計計量屬性,規(guī)定從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執(zhí)行,其他企業(yè)鼓勵執(zhí)行。
一、公允價值的相關理論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其制定的《金融工具:披露和列報》及《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中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負債清償的金額”。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于2006年9月發(fā)布了《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是指在計量日,市場參與者在一項正常交易中銷售資產將會收到的或轉讓負債將會支付的價格。
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給出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相似的公允價值定義: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
二、盈余管理的相關理論
盈余管理是當前上市公司常見的現象,也是會計理論者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對于它的含義有不同的理解,大致歸納為以下幾種:
第一種觀點認為盈余管理是為了實現企業(yè)效用最大化而做出會計政策選擇的行為。代表人物是美國會計學家斯考特,認為只要企業(yè)的管理層有選擇不同會計政策的自由權,其必然會選擇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或符合管理層預期目標的會計政策,這就是所謂的盈余管理。
第二種觀點是基于會計數字的信息作用上提出的,代表人物是美國會計學家凱瑟琳·雪珀。她將盈余管理定義為在會計數字是一組有用的信息基礎之上,認為盈余管理實際上是企業(yè)管理人員通過有目的的控制對外企業(yè)財務報告,以獲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第三種觀點的出發(fā)點是管理者職業(yè)判斷觀,代表人物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保羅·M.希利和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詹姆斯·M.瓦倫。他們認為“盈余管理發(fā)生在管理當局運用職業(yè)判斷編制財務報告和通過規(guī)劃交易以變更財務報告時,旨在誤導那些以公司的經營業(yè)績?yōu)榛A的利益關系人的決策或者影響那些以會計報告數字為基礎的契約后果。”
在國內,許多學者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也從不同角度基于不同研究目的給出盈余管理的界定。大部分學者認為盈余管理是企業(yè)管理層基于不同目的會計選擇,有的是為了實現企業(yè)價值的最大化,有的是為了誤導其他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企業(yè)會計數據的理解,有的是迫于相關利益集團對其實現預期利潤的壓力而做出的會計選擇等。
由此可見,對盈余管理的認識是多種多樣、各有側重的,同時也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在分析企業(yè)的盈余管理行為時,一定要首先弄清它的本質,特別要注意把盈余管理和盈余操作、盈余欺詐區(qū)別開,這三種行為本質是不同的。本文所討論的盈余管理是一定主體基于一定動機,采用一定方式,在不違背相關法律、法規(guī)、制度和會計準則及相應規(guī)范的前提下對企業(yè)的盈余進行調節(jié)的一種管理行為。
三、公允價值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國外對公允價值的研究較多集中于價值相關性的研究,而且主要針對金融工具進行,研究顯示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的凈利潤比歷史成本為基礎的凈利潤更加不穩(wěn)定。也有學者針對非金融企業(yè)使用有價證券進行盈余管理進行研究,研究發(fā)現有價證券出售利潤與管理當局預測誤差之間負相關。當營業(yè)利潤低于(或高于)管理當局的預測時,公司會增加(或減少)有價證券的銷售利潤。
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投資損益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在使用公允價值計量之后上市公司總體上減少了使用證券投資迸行盈余管理的行為,但是微利和虧損的上市公司仍舊存在使用證券投資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并且這種現象比較嚴重。
公允價值無論采用市場價格還是現值為基礎,共同點是不能脫離市場,是在公平自愿的情況下進行的價值估計,能夠更加如實地反應現行條件下與資產相關的預期經濟利益的流入或與負債相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反映繼續(xù)持有或處置資產或負債對企業(yè)業(yè)績的影響,滿足資本保全的要求,有利于企業(yè)的長期發(fā)展。可見,利用公允價值計量能夠促進企業(yè)真實反映其盈余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管理當局的盈余管理行為。因此,公允價值的存在有其理論和實踐上的價值,客觀上與盈余管理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一)國外相關研究
有學者對公允價值和歷史成本對企業(yè)的投資行為、違約風險、投資價值和監(jiān)管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銀行從歷史成本轉為公允價值會減少投資者與企業(yè)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但是同時也會增加企業(yè)資產的流動性,并且強化負債的道德風險,因此更需要對企業(yè)加強監(jiān)管。另一些學者認為公允價值有利于減少歷史成本會計對管理層盈余管理的行為。公允價值會計具有決策相關性,有助于建立合理的破產標準以及資本充足性監(jiān)管制度,減少歷史成本會計對于管理層操縱利潤的負面激勵,并可保證所有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都得到確認。
?。ǘ﹪鴥认嚓P研究
根據《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guī)定,對于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相關交易費用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對于其他類別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相關交易費用應當計入初始確認金額。從以上規(guī)定可以看出,新準則要求金融工具的初始確認和后續(xù)計量都要采用公允價值。由于短期投資在金融市場的價值變化比較大,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并不能反映其當前的市價,是不準確的,而公允價值能更好地反映其市場價值,更真實地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筆者認為公允價值與盈余管理沒有必然聯(lián)系。只是公允價值的運行缺陷導致盈余管理。首先,公允價值確定的主觀性較強。正是由于公允價值確定的主觀性較強以及公允價值的取得和公允性的判斷難度大,這為管理者進行盈余管理提供了較好條件。其次,公允價值計量可操作性較差。公允價值是通過市場確認的,但市場環(huán)境復雜多變,管理當局就可能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人為地高估或低估相關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制造虛假信息操縱盈余。最后,公允價值計量增加了報表審計工作的難度。公允價值的計量對審計機構、注冊會計師等專業(yè)技術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y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方法后,傳統(tǒng)的報表審計方法和程序就很難滿足審計的目的和要求,報表審計工作的難度必然增加,這就會使得管理當局更為大膽地利用公允價值進行盈余管理。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yè)會計準則2006[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韓冬梅.公允價值與盈余管理[J].西部財會,2008(3).
3.葛家澍,徐躍.會計計量屬性的探討[J].會計研究,2006(9).
上一篇:會計誠信危機的原因及對策
下一篇:地下工程物質管理方案分析
Copyright © 2000 - m.galtz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