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wǎng)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政府采購績效管理盼“良方”

2005-12-12 00:00 來源:法制早報

  政府采購績效是指政府采購產(chǎn)出與相應的投入之間的對比關系,它是對政府采購效率進行的全面整體的評價。

  國家審計署在10月末發(fā)布了今年第3號審計結果公告,公布了外交部、發(fā)展改革委等32個部門單位2004年度預算執(zhí)行情況。

  審計結果表明,各部門單位在編制和執(zhí)行2004年度預算過程中,能夠遵循預算法和相關財經(jīng)法規(guī),各級財務收支基本真實、合規(guī),較好地執(zhí)行了政府采購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各部門單位都不同程度地加強了預算、財務、基本建設投資、政府采購管理,制定多項制度。但審計也發(fā)現(xiàn)一些需要加以糾正和改進的問題,還有一些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等有關法律條款規(guī)定的行為。

  績效管理關民生

  2003年1月1日正式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是政府采購的制度規(guī)范,標志著我國政府采購終于有法可依,也標志著我國政府采購制度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幾年的經(jīng)驗表明,政府采購制度的推行節(jié)約了財政資金,提高了政府采購工程、產(chǎn)品或服務的質量,極大地改善了財政支出績效。但由于我國政府采購還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因素仍制約著政府采購績效的更好發(fā)揮。政府采購績效實際上也是公眾最關心的問題,政府采購使用的是財政性資金,換句話說,政府采購花的是納稅人的錢,因此,政府采購一定要為納稅人負責,即用最少的財政資金采購到更多的貨物,為納稅人提供公共產(chǎn)品或服務。從納稅人的角度看,納稅人要求提高政府采購績效。

  考評尤需細而精

  政府采購績效是一個全面的概念,評價政府采購的績效高低,必須對整個采購過程,包括采購方案的設計、采購方式的確定、作業(yè)的標準化程度等所付出的代價與產(chǎn)生的效益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并控制其中的不合理成分,并綜合各種因素來分析采購活動是否達到了最佳效果,包括經(jīng)濟效果和社會效果。

  相應地,在具體探討政府采購效率時,我們不能只看重其中的某一方面,而應從資金效率、行政效率、人員效率、規(guī)模效率、政策效率以及管理效率多個方面入手,從整體上研究如何提高政府采購績效。一般來說,政府采購績效不但注重對政府采購行為本身效率的評價,更注重對政府采購效果的評價。

  考評謹防大而空

  評價政府采購績效不能籠統(tǒng)地用某一項內容、某一項指標進行衡量,而應盡量將其細化成一些可操作的具體指標。就整體而言,政府采購績效可以從兩個層次上來衡量,即微觀績效和宏觀績效。其中,微觀績效是就具體的采購行為而言的,在確保政府采購產(chǎn)品質量的前提下,采購花費的資金成本越少,時間越短,微觀績效越高。

  微觀績效可分為資金效率和行政效率,資金效率是指政府采購對資金的節(jié)約程度,行政效率一般可通過政府采購周期的長短來決定,當然不同的政府采購對象其采購周期本身就有很大的差別,因此評價行政效率要區(qū)別對待。

  而宏觀效率是就政府采購作為一項制度而說,宏觀效率可具體分為規(guī)模效率、人員效率、政策效率和管理效率。其中,規(guī)模效率是指只有政府采購在整個財政支出或國民生產(chǎn)總值中占有一定比重時,政府采購的節(jié)支效率才能很好地發(fā)揮出來。人員效率主要是對政府采購人員素質和人均采購額的大小進行衡量,政府采購人員素質越高,人均采購額越大,人員效率也就越高。政策效率主要是看政府采購政策是否科學、是否適用。管理效率主要是用于評價政府采購管理體制及機制是否高效。

  績效管理盼革新

  中國還沒有真正構建出公共財政體系,F(xiàn)階段政府采購的改革還沒有完全同財政的改革同步,還在財政改革之后,政府采購改革滯后問題突出。中國工程院辦公廳計財處處長張如義對政府采購的績效問題提出了新的想法:他認為政府采購應該采取績效管理、績效預算、績效評估的方法,能夠更科學有效的提高政府采購工作效率。

  當前政府采購績效問題突現(xiàn),亟需研究探索出適應我國國情的政府采購績效體系。隨著我國政府采購規(guī)模的逐漸擴大,與規(guī)模相對應的效率問題也就顯得日益重要。探討政府采購績效是進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重要內容,是現(xiàn)代政府執(zhí)政的本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