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8 00:00 來源:王治清 孫海勇 李文軍
預算執(zhí)行審計情況的綜合分析,是解剖麻雀,審透問題,提高“兩個報告”質量和水平,充分發(fā)揮審計宏觀調控作用的重要手段。預算執(zhí)行審計作為審計工作的永恒主題,要進一步上層次,出成果,做出創(chuàng)新文章,就必須注意在綜合分析上下功夫,挖潛力。
一、突出分析重點。突出分析重點,即抓住預算執(zhí)行中的重點問題、主要矛盾進行綜合分析。重點越突出,分析越容易出成果。預算執(zhí)行審計涉及的情況相當多,綜合分析中如果面面俱到,什么情況都分析,重要問題往往被一般情況所掩蓋,耗事費力,難出成效。突出分析重點,一是注意抓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資金的審計綜合分析。如有預算資金分配權的行政主管部門、有罰沒收費權的行政執(zhí)法部門、接受財政補貼數額較大的公益事業(yè)單位等等,都應列為分析重點。二是注意抓重點問題的分析。通過對預算執(zhí)行情況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分析,從中發(fā)現“數額大、范圍大、危害大、影響大”的問題。如預算執(zhí)行中的嚴重弄虛作假、違紀違規(guī)問題,預算內外資金的管理不善問題,宏觀財力增長趨緩問題,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挖掘問題等等,都比較重要。從今年的審計情況來看,要重點突出對資金量大、有預算資金分配權和下屬單位多的部門審計情況的綜合分析,促進規(guī)范財政財務管理,強化對政府部門權利運行的約束和監(jiān)督。圍繞這些重點問題進行分析,黨政領導的關注度高,產生的效果往往比較大。
二、堅持實事求是。實事求是不僅是預算執(zhí)行審計的本質要求,也是開展綜合分析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離開了實事求是,綜合分析就失去了賴以存在的基礎,甚至會得出錯誤的結論。堅持實事求是,是從實際出發(f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客觀公正,成績不夸大,問題不縮小,在全面搞清事實的基礎上,深入解剖,分清責任。堅持這一原則,要注意防止結論在先,分析在后的主觀做法。二是把握事物的本質。預算執(zhí)行審計中的情況比較復雜,有些現象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質,甚至將事物的本質掩蓋起來。許多初始狀態(tài)的情況,有時還混雜著一些不真實的東西。比如預算收支平衡,通過對審計情況的綜合分析,我們會發(fā)現存在一些應收未收、應減支而未減支、應投入而未投入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堅持實事求是的分析原則,通過對大量的表象情況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提煉,就會較準確地揭示出預算收支中這種人為平衡的本質問題。三是要把握好“三個有利于”原則。在新舊體制的交替過程中,由于立法工作跟不上,往往會遇到一些無法可依的問題。即便是有法可依,又會因法規(guī)的過時或不完善而難于適用。堅持“三個有利于”原則,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
三、分析問題要全面。分析問題要全面,是指對審計中獲取的情況要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地分析解剖,努力揭示其范圍、性質和發(fā)展趨勢。與其他行業(yè)審計相比,預算執(zhí)行審計情況宏觀性強,人大、政府和財稅部門關注度高,如果分析問題的范圍過窄,就讓人無法確定是點上情況還是面上情況:分析過于微觀,難于引起黨政領導的注意;分析過于簡單,就事論事,缺少原因、對策,則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因此,必須注意在突出重點的前提下,力求全面地分析問題。全面地分析問題,著重是把握好四個“度”:一是拓展廣度,即要求分析的問題覆蓋面越廣越好,范圍越廣,定量定性越準確,越利于黨政領導決策。一般情況下,都要把所審單位情況納入分析視野,還應利用好以往審計情況資料和有關情況,材料缺乏時,可運用審計調查進行輔助搜集。二是挖掘深度,即要求深入解剖“麻雀”,準確探知問題存在的程度、原因,揭示事物的本質。比如,我們要分析坐支預算收入問題,就必須對存在這一問題的所有被審計單位的坐支預算收入種類、金額總數、賬務處理,以及影響預算收支和宏觀經濟發(fā)展程度等情況進行全面分析,才能準確揭示這一問題給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帶來的惡果。三是提煉高度,即分析每一問題都要與改革開放大局,與經濟建設中心相聯(lián)系,盡量選擇聯(lián)系緊密的問題進行分析,增強分析對象的份量。四是選擇合適的角度,即選擇最適宜的切入點對問題進行分析和反映,求取最佳分析效果。它包括兩層意思:(1)分析問題要堅持兩點論,防止面性。既要分析事物的正面,又要分析其反面,分析微觀,要聯(lián)系宏觀,分析全局,要結合局部。比如,分析政府行為的各種收費,從解決建設資金不足這個角度出發(fā)無疑是必需的,而從搞活國有企業(yè)這個大局來看,特別是在企業(yè)經濟效益普遍不景氣,下崗職工較多的情況下,權衡利弊,減少或取消某些收費又是應該的。(2)反映分析成果要選取最易引起注意且比較容易接收的方式。如目前仍然存在的亂攤派問題,已經由過去的公開性攤派轉為長期借錢借物拿產品的隱蔽性攤派,如果我們從“有權部門進行暗攤派的問題應予注意”這個題目入手反映問題,就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再如許多反面問題的反映,如果從建設性、防護性的角度、充分肯定成績的基礎上去反映,會有助于這些問題的解決。
四、分析要及時。預算執(zhí)行審計的范圍廣,單位多,資金量大,審計期間相對跨度也大,除對上年預算執(zhí)行情況進行全面審計外,對有些情況還要追溯到以前年度。此外,從進審到完成審計的時限一般為半年左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各種審計情況不能進行及時的分析與反饋,就會大大影響預算執(zhí)行審計作用的發(fā)揮。因此,要確立較強的時間觀念和效率觀念,以實現分析的最大價值。及時進行綜合分析,一是要建立與審計同步進行的分析制度。這一制度包括審前、審中、審后三個分析。審前分析,主要結合審前調查、擬制審計方案工作,分析審計中可能遇到或需要挖掘的問題,以便審計中能有效地抓住要害,突出重點,提高工作效率。審中分析,要求審計人員根據發(fā)現的新情況,確定新的主攻方向,及時把握審計中的新問題,以便進行深層挖掘。審后分析,則是對審計完成后的全部資料進行的分析。它既要求個項目(單位)的審計情況分析,為厚積薄發(fā)做準備,還要求對預算執(zhí)行審計的所有單位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分析結果,除用于寫審計報告外,還用于開發(fā)審計信息與調研文章。二是及時地反饋審計分析成果。對凡能起到決策效應的情況,都要及時反饋給黨政部門、上級審計機關以及有關的被審單位,便于及時改進和補救。此外,在分析期間的掌握上,要盡量延展到分析結果反饋時日的最近日期。如5—6月份的分析,要盡量把一季度的同類情況分析進去,以利于領導把握這一問題的現狀與趨勢。
五、提高分析的有效性。進行綜合分析時,要充分考慮分析所要達到的目的和效果。這種目的和效果,最起碼要對被審單位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其次要努力進入黨政領導的決策圈,起到強化宏觀調控的作用。效用較小或無效的分析,不但會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且極易干擾領導決策;錯誤的分析則會導致黨政領導決策失誤,嚴重損害審計機關的聲譽。因此,分析人員要始終確立有效性的意識,做到無效情況不分析。提高分析的有效性,一是要在已分析的重點問題中,選擇那些帶有共性、傾向性、苗頭性、可能是大案要案的問題,進行深入解剖,確保所分析的問題事實清楚,定量定性準確,使決策者充分感到審計分析情況所具有的權威性、可信性,進而關注這一問題。二是要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從機制和制度上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使決策者容易采納,樂于采納;使落實者易于實施,實施后效果良好。
六、分析要有邏輯性。邏輯性是指綜合分析過程中要遵循邏輯思維規(guī)律,做到觀點正確,問題清晰,判斷恰當,推理有據,論證有說服力。缺乏邏輯性,分析問題時,分析者往往感到面臨一團亂麻,無從下手,最終難以寫出好的分析文章。因此,講究和把握分析邏輯十分必要。分析要具備邏輯性,就必須掌握并能運用好辯證邏輯和形式邏輯的基本知識,特別是要遵守好形式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即,遵守同一律,緊緊圍繞主題展開分析,做到概念清楚,觀點正確,前后同一;遵守不矛盾律,寫作分析文章時,思維要保持前后一貫,避免自相矛盾:遵守排中律,排除錯誤的判斷,保留正確的結論,防止出現同時否定矛盾雙方的思維錯誤;遵守充足理由律,在分析論證問題時,要有充足的理由。
七、堅持政治性原則,審計的目的是保障經濟建設健康發(fā)展,促進改革開放和廉政建設。因此,綜合分析就必須要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指導,以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為依據,以促進經濟建設健康發(fā)展為目的。綜合分析只有堅持政治性原則,才能在大事大非面前站穩(wěn)立場,在錯綜復雜的審計情況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堅持政治性原則,要求綜合分析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準確體現“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一個中心,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綜合分析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綜合分析的一切內容都要與這個中心緊密相連,聯(lián)系越緊密,分析效果越好。兩個基本點,一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要以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發(fā)現、分析問題,要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際去解決問題;堅持黨領導下的綜合分析制度,綜合分析要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二是堅持改革開放。要緊緊圍繞促進改革、開放來進行綜合分析,及時發(fā)現新問題,提出對策建議,促進改革開放的健康發(fā)展。審計人員要認真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并在綜合分析中予以正確、充分的體現。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yè)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fā)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