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期的好“稅官”——趙奢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華夏土地上七國并肩稱雄,當時在河北省邯鄲地區(qū)有一個趙國。歷史上這里不僅發(fā)生過“將相和”、“胡服騎射”的故事和“邯鄲學步”的傳說,而且還出現(xiàn)一個秉公執(zhí)法的稅官——趙奢(音she)。
話說在兩千多年前的一天,趙奢帶人到平原君的府上征收稅款,平原君是趙國的“相國”,“相國”就是統(tǒng)帥百官的官員。那平原君的家就是“相國府”了。既然是“相國府”,一定是深宅大院,家丁如林。果然,趙奢剛到門口,一群家丁就把他攔住。趙奢說明來意,出示相關文書,但是家丁還是不讓進門,俗話說“宰相門里七品官”,這平原君府中的人哪個也沒把趙奢放在眼里。一會從門里出來個“管事的”,這個“管事的”更是十分蠻橫,他依仗平原君的權勢,不但拒不繳納稅款,而且還口出狂言。
趙奢依法征稅,自然不怕這幫不法之徒的囂張之舉,他平靜而又威嚴地說:“繳納稅款是國家的法令,抗稅不繳是要受到嚴懲的,平原君是法令的制定人,平原君家人就更應該積極納稅,否則以身試法必將受到法律嚴懲!”
然而“管事的”仗勢欺人慣了,或許不懂法,或許認為自己可以凌架法律之上,所以根本不聽趙奢的警告,一招手叫出九大漢來毆打趙奢一行。趙奢在“規(guī)勸”無效的情況下,依據(jù)當時趙國的法律,將所有搞稅之徒就地正法。
不久,這事傳到了平原君耳中。平原君十分惱怒,楊言一定要將趙奢革職查辦,并且還要問成死罪。一些好心人勸趙奢“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逃命去吧。但趙奢毅然拒絕,他認為秉公執(zhí)未能,何罪之有!為何要逃跑呢!不僅不應逃跑,而且要論個是非。于是,他找到平原君,一身正氣地說:“你身為相國,卻聽任手下藐視、破壞國家法令,你想過后果嗎?如果滿朝文武官中都象你一樣置國家法令而不顧,那就會引起民憤,國家就會衰敗,一但戰(zhàn)爭發(fā)生,就會因民心向背而無人為國出力,因國庫虧空而無錢為軍隊支付餉銀,這樣一來趙國就有滅亡的危險,那時你還能在這里享受相國的待遇嗎?”
平原君自知理虧,但還是辯解道:“你處分鬧事之人,為什么不事先向我請示。”
趙奢回答說:“處理這事本來說是我的職權,難道執(zhí)行法律還需請示嗎?”
平原君聽了趙奢一番話,十分佩服,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很有才干的人,于是推薦他上朝參政,以后趙奢與廉頗、藺相如一道成了趙國的重臣。
剖析:1、趙奢身為稅官,能堅持原則,秉公執(zhí)法,敢于“碰硬”,以大無畏的精神抗稅行為做斗爭,甚至置生死于不顧向平原君宣講依法治國的道理,宣講稅收的重要性,最終還制止了平原君打擊報復的念頭。這說明要做一個稱職的稅官,不僅自己要嚴格執(zhí)法,還要教育別人懂法守法,這樣才能作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糾”。古人尚能如此,今人更應加強以法治稅。
2、本文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法律的置高無上,任何以身試法的人都將受到法律的嚴懲。依法征稅是一種理直氣壯的事。
3、在用人問題上,平原君作到任人為賢和知人善任。從個人感情上看平原君恨不得殺了趙奢,但從國家的利益上看趙奢又是一個有用之才,最終平原君不計個人恩怨重用了趙奢。這種用人之道對今天干部的使用也是一個借鑒。
上一篇:乾隆年間的稅務告示碑
下一篇:什么是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