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資本市場上,由于信息不對稱與市場的透明度不高使得信用風險加大,因此,增加信息的對稱性,強化信息的弱勢方面,同時制約和規(guī)范信息的強勢方十分必要。
在資本市場上,由于信息不對稱與市場的透明度不高使得信用風險加大,因此,增加信息的對稱性,強化信息的弱勢方面,同時制約和規(guī)范信息的強勢方十分必要。通過實施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改善公司治理機制,同時輔以證券信用評級等市場手段的應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場透明度,提高資本市場的有效性,防止造假、欺詐和內幕交易等敗德行為,促進市場的發(fā)育和成熟,應該成為我國證券監(jiān)管的發(fā)展方向。
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問題
由于資本市場的基礎是信息披露,而信息披露的核心是財務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我國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方面不真實,經(jīng)濟泡沫成份嚴重所顯現(xiàn)的金融市場風險,已經(jīng)引起業(yè)界的高度重視。證監(jiān)會最近就按國內外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告的差異及其披露作出說明,以保護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在投資者心目中,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到底是一種什么狀況呢?幾個月前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聯(lián)合舉行了一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問卷調查。參照國際上類似調查的通常做法,本次調查的主要內容集中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可閱讀性、可理解性、可靠性和有用性。調查對象分為兩類:機構投資者,包括自營或代理證券投資的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咨詢機構等,該部分投資者的意見通過上交所征集;個人投資者,該部分投資者的意見由三大證券報及其網(wǎng)站征集。本次調查獲得了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共處理有效問卷個人投資者2100多份,機構投資者100份左右。其結果如下:
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投資證券的基本目的都是為了賺取二級市場差價,缺乏對上市公司真實價值的挖掘。
大部分個人投資者對披露信息的閱讀局限于描述性信息,而對專業(yè)性財務會計報表閱讀程度較低;機構投資者最為關注的年報項目是三大會計報表, 對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把握并不全面。
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性也有相當程度的懷疑,對目前財務數(shù)據(jù)經(jīng)國內
注冊會計師審計所起的把關作用并未認同,投資者對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信任明顯超過其國內同行。
大部分投資者能夠基本理解或部分理解上市公司 的披露信息,完全理解的比例很低,而且文化程度越高、投資年限越長、投資額越大。
個人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的主要依據(jù)是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和技術分析,機構投資者則更多的是依靠自己去公司調研的結果和研究部門的專業(yè)性調研報告;個人投資者最關注企業(yè)現(xiàn)時的財務盈利能力,而機構投資者最關注企業(yè)的成長性。
投資者認為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不盡如人意,信息披露質量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不完善以及會計信息不真實。
目前,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中呈現(xiàn)的問題尤為突出,歸納起來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招股說明書盈利預測存在較嚴重的缺口現(xiàn)象的誤導性陳述;
利用企業(yè)間的關聯(lián)交易,提高經(jīng)營業(yè)績,粉飾
財務報表,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公開或隱形占用配股資金,風險揭示不明;
人為編造原始憑證,出具極具欺騙性的財務會計報告等虛假記載;
或有事項特別是預計負債方面揭示不明確或回避揭示等重大遺漏。
上市公司造假由來已久,從較早的“瓊民源"事件到前不久浮出水面的“銀廣廈"事件,其負面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使人們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產(chǎn)生懷疑,嚴重影響資本市場的健康發(fā)展,一般情況下,純粹弄虛作假、故意編造原始憑證和虛假商業(yè)合同等的情況在上市公司中占極少數(shù),但產(chǎn)生影響卻很惡劣。因此,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增強公司運營的透明度。進一步明確上市公司應予以披露信息的范圍和形式,嚴格上市公司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和重大遺漏等不實披露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是保護投資者的一項艱巨、緊迫的任務。
如何規(guī)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制度體系,不僅涉及證券市場的制度、財務會計審計制度、而且還涉及到法律制度體系和企業(yè)制度等,規(guī)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單從某一方面出發(fā)顯然是不夠的,筆者認為解決此問題的對策,至少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重要的方面:
建立和健全信息披露制度體系, 增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行政責任;
發(fā)展和完善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加強中介機構的監(jiān)督作用;
健全法律制度建設,增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現(xiàn)狀;
建立證券信用評級制度,重建市場信用秩序。
上述五個方面中前三項屬于采用行政、法律手段進行規(guī)范,目前公開討論的比較多,此不贅述。這里著重強調用市場的手段--從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通過建立證券信用評級制度角度來談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與透明度的對策。
首先,從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而言,透明度為什么對保護投資者如此重要?
如上所述,由于信息不對稱的現(xiàn)實問題和潛在的內部交易利益的誘惑,大股東往往也不愿意積極參與公司治理而采取在監(jiān)督上搭便車,明顯不利于公司治理。這時候強調透明度對于中小投資者就顯得格外重要。透明度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是如何使用好股東和貸款人及其他資金提供者的資金并以高質量的信息披露向其提供準確無誤的財務報告,一個好的公司治理,是鼓勵公司向公眾披露更多有關公司表現(xiàn)的信息,包括提供有關公司的財務狀況、流動性和償付能力資料等,并且確保這些信息的及時性與客觀性、充分性與完整性以及真實性與準確性。
一個好的公司治理須具備的基本要素如下:
公正:確實保護投資者利益,公平、公正地對待所有股東;
透明度:及時披露有關公司財務狀況的信息;
可信:公司管理人員職責明確、產(chǎn)權明晰、權責平衡,確保董事們由于監(jiān)管需要做出正確的判斷;
負責:確保公司的治理與法規(guī)和社會價值相一致,為公司利益而非為主要股東的利益。
建立一個透明度高的公司治理結構應該具備上述要素并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根據(jù)麥肯錫公司的對機構投資者的調查表明機構投資者實際上為有著良好公司治理的公司或資產(chǎn)支付了溢價。例如,從亞洲的范圍來看,韓國的公司治理被視為相對較好的,機構投資者平均為有著最好公司治理的韓國公司支付24%的溢價。換句話說,公司治理與定價證券中的財務業(yè)績一樣重要。另一個具體的例子是巴西,一個為滿足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的最好慣例的“新市場"已經(jīng)設立起來。此外,在泰國一個“董事學院"也建立起來以推行國際會計標準并評估公司董事會的獨立性。以上說明公司治理在亞洲受到重視的程度。
其次,為何要強調建立證券信用評級制度,重建市場信用秩序呢?
目前我國經(jīng)濟生活中的信用狀況難以適應融入國際經(jīng)濟體系的需要。這種情況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 投資信心源自市場質量,從另一個前沿角度而言,日益全球化的資本市場將中國置于國際金融市場的范疇。去年中國的公司從境外投資者那里籌集到共200億美元的資金,而亞洲其他國家總共只籌集到50億美元。雖然我國國內經(jīng)濟潛在的增長潛力和進一步的行業(yè)調整將繼續(xù)吸引國際機構投資者,但對于國際投資者來說,注重的是公司的質量和市場的質量。投資者需要在準備投資前對市場樹立信心。而投資者的信心是建立在明晰和透明的監(jiān)管制度和高素質的市場之上的。我國政府大力開展的整頓市場秩序的行動,其本質上也是信用秩序的重建。
在此強調建立證券信用評級制度重要性還在于:
缺乏信用的信息市場是缺乏秩序和效率低的市場,誠信之責被相當一部分的上市公司忽視。
對上市公司實現(xiàn)一套嚴格的證券評級制度,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和杜絕作假現(xiàn)象,因為證券的信用評級和分類是通過專家對公司內部信息的充分了解和分析后作出的,具有重要的傳遞功能,對于降低信息成本具有重要作用;信用評級機構可以通過為投資者提供信用分析來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程度。
信用評級是由市場中立的評級機構對市場風險進行全方位的評價,以警示市場參與方。
信用評級不僅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更重要的是通過盡職調查,獲得最直接的表外信息,對上市公司風險進行判定。
中國當前的信用風險大致可分為信用經(jīng)營風險和道德風險,企業(yè)承受得了經(jīng)營風險,卻承受不了道德風險。
建立一套嚴格的證券信用評級系統(tǒng),重建市場信用秩序。
我國的信用評估業(yè)還僅僅處于初級階段,在逐步開放資本市場的同時,有必要開放我國的中介服務機構,建立中外合資的證券(債券)評級機構。當今世界最具權威性的美國穆迪公司、標準普爾公司和英國的惠譽評級公司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而我國的信用評級事業(yè)只有10年時間。盡管我國已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信用評級機構并且設立有著豐富國際經(jīng)驗的合資公司,如1998年9月11日我國第一家證券評估公司-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公司(與惠譽評級公司合資)以及1999年7月大公評級公司(與穆迪公司技術合作)并對中國上市公司的可轉換債券和企業(yè)債券進行了評級,取得一定的示范效應。但是在目前的階段,從一個較大的層面至少在資本市場信用評級仍然不受重視,被視為不需要或無價值,并且非透明的特許鼓勵了一些差的地區(qū)性信用評級機構的尋租行為。從監(jiān)管的角度來看,推動上市公司的信用評級力度不夠,中國人民銀行雖然要求聘請一些相關的信用評級機構對商業(yè)銀行貸款進行評級,但規(guī)定商業(yè)銀行發(fā)行的債券不需要進行評級,而中國證監(jiān)會則決定可轉債可以“選擇性"評級,市場標準不一。這里要強調的是監(jiān)管者應當按照國際慣例,要求所有新發(fā)行的公司債券都要有合格的信用評級,不同的評級定價也不同。只有這樣,機構投資者才會有信心去激勵發(fā)展公司債券市場。同時還要對上市公司股票進行評級,通過評級,取消信用差和造假的上市公司增發(fā)新股的資格,最終迫使其從證券市場上退出,這對規(guī)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建立資本市場的信用體系,保護投資者利益大有好處。
在資本市場上,由于信息不對稱與市場的透明度不高使得信用風險加大,因此,增加信息的對稱性,強化信息的弱勢方面,同時制約和規(guī)范信息的強勢方十分必要。通過實施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改善公司治理機制,同時輔以證券信用評級等市場手段的應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場透明度,提高資本市場的有效性,防止造假、欺詐和內幕交易等敗德行為,促進市場的發(fā)育和成熟,應該成為我國證券監(jiān)管的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