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公布了2012年9月份的財政收支情況。9月份,全國財政收入8258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881億元,增長11.9%。其中,中央本級收入3664億元,同比下降2.4%;地方本級收入4594億元,同比增長26.8%。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6784億元,同比增長5.8%。中央收入下降2.4%,地方收入增長26.8%,一升一降,可以看出,這一現(xiàn)象是過去長期非理性畸形增長的理性回歸。
一邊是經(jīng)濟下滑導致的關稅、所得稅等中央稅收大幅縮減,另一邊是地方房地產交易的“土地財政”爆棚,中央與地方在財政方面漸現(xiàn)“冰火兩重天”之勢。當然,財政收入出現(xiàn)負增長主要是受企業(yè)利潤下滑、進口環(huán)節(jié)稅收下降影響,但是,更重要的是受結構性減稅政策影響。9月財稅數(shù)字表明事權與財權統(tǒng)一的重大轉變正在到來。
從1994年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以來,在事權與財權中出現(xiàn)了“財稅權上收,事權下放”,縣鄉(xiāng)(市區(qū)街道)基層財政日益困難,對中央、省、市轉移支付撥款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的現(xiàn)象。多少學者為財政制度改革而呼吁。被稱為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最難啃的硬骨頭”的財稅體制改革,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加速跡象。
錢都到部委來了
致地方財政壓力過大
我們知道,分稅制以前,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比重為22%左右,分稅制以后,變?yōu)?2%左右;分稅制以前,地方政府用接近80%的財政收入支撐著不到60%的財政支出責任;分稅制以后,地方政府用48%的財政收入,支撐著80%左右的財政支出責任。
1993年終于出現(xiàn)了這個變化,中央政府不但趁改革之機將大量優(yōu)質稅源上收,而且將很多本來應由其承擔的公務下放到地方(比如義務教育);最后,這次分稅制改革盡管賦予地方政府以地方稅的征收權,但是稅源集中或者增生潛力巨大的稅種(比如增值稅、企業(yè)所得個人所得稅)都被列為中央稅或者共享稅,地方稅的稅基和稅率也完全由中央政府確定。于是出現(xiàn)“中央財政很好過,省級財政也好過,市級財政過得去,縣級財政真難過,鄉(xiāng)級財政沒法活”的現(xiàn)象。
以2011年為例,全國財政收入103740.01億元,比2010年(下同)增長24.8%。加上預算安排從中央預算穩(wěn)定調節(jié)基金調入1500億元,使用的收入總量為105240.01億元。全國財政支出108929.67億元,增長21.2%。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wěn)定調節(jié)基金2892億元和地方財政結轉下年支出1918.34億元,支出總量為113740.01億元。全國財政收支總量相抵,差額8500億元。
其中,土地增值稅(+61.3%);企業(yè)所得稅(+30.5%);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29.3%);關稅(+26.2%);出口貨物退增值稅、消費稅(+25.6%);個稅(+25.2%)。唯一出現(xiàn)負增長的是:證券交易印花稅(-19.4%)。中央與地方的稅收分配改革和調整,應該增加地方政府收入,逐步降低其對賣地收入的依賴。
財稅體制缺陷造成
腐敗和社會動蕩兩大惡果
由于存在嚴重的體制缺陷,轉移支付到了縣鄉(xiāng)這一級政府很難做到透明、規(guī)范,到底有多少轉移到了最需要的縣鄉(xiāng)政府手里,恐怕只有天知道。其中相當一部分轉移支付是通過專項補助進行的,至于補給誰,不補給誰,補助量的多少,既缺乏嚴格明確的規(guī)定,也不是嚴格依據(jù)事權而定;既沒有公開的預算,也不受人大的監(jiān)督檢查,完全由官員個人負責操作,這就難以避免撥款的隨意性,也極容易造成縣鄉(xiāng)財政收入的不穩(wěn)定、不公正。無奈的基層官員們只好托人情、走關系,于是官場中“潛規(guī)則”盛行,貪污腐敗案件層出不窮,所謂通過“駐京辦”謀取項目經(jīng)費、“跑部錢進”指的就是這一塊資金。
地方政府錢不夠花,就賣土地。許多城市財政主要依靠出賣土地籌集收入。由于出現(xiàn)了巨大的財政缺口,地方財政只得自行“創(chuàng)收”,“土地改革”之類現(xiàn)象便應運而生,導致整個國家財政秩序紊亂。地方政府沒那么多錢,卻要辦那么多事,那么地方政府首先是尋求中央的轉移支付,“跑部錢進”,中央有政策變化馬上就跑到北京,要項目要錢,再就是貸款搞建設,以“準地方債”的方式達到籌集資金的目的。這種大發(fā)“土地財政”財,靠收土地出讓金維持政府的正常運轉,恰恰是這些導致了官民矛盾的激化社會不穩(wěn)定和種種腐敗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堅持事權與財權統(tǒng)一的
改革方向
如今的稅制改革步調已與很多經(jīng)濟領域的改革步調保持了基本一致,進入視野的稅種改革呈現(xiàn)出的是必須改的迫切性和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復雜性。應該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強化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狠抓增收節(jié)支。我們寄希望于一種新型的、與事權相匹配的分級財稅體制產生,再輔之以中央、省兩級自上而下轉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必須有效地緩解基層財政困難。不僅“土地財政”、房地產虛高等種種弊端會消失,還可以形成一種使我國“長治久安”的財政體制。
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按照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原則,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0月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四季度經(jīng)濟工作時表示,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實好結構性減稅政策,強化預算支出管理,防止年底突擊花錢。針對經(jīng)濟運行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快財政支出進度,在既定的預算范圍內保障重點支出。
財政是國家各級政權“以政控財,以財行政”的分配體系,可以說,事權和財權的呼應性,是保證財稅體制安排能夠正常運轉的內在要求。在上層,稅制改革步調已與很多經(jīng)濟領域的改革步調保持了基本一致。改革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規(guī)范專項轉移支付,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加快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要健全預算制度體系,逐步形成由公共財政預算、國有資本經(jīng)營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障預算組成的有機銜接、完整的政府預算制度體系,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我們看到,這一切,正在鋪開。
中央財政出現(xiàn)負增長,將限制進一步財政放松政策的實施,對“穩(wěn)增長”不利;當?shù)胤截斦捎谕恋刎斦难a充逐漸充裕,或許將為地方先前出臺的各項投資計劃提供資本金,讓計劃投資項目盡快落到實處,這將對第四季度經(jīng)濟企穩(wěn)起到支撐作用。我們希望,不能從眼前或者局部出發(fā),要從根本上考慮,向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走,不要后退。
財政部稱,地方財政收入增長是受近幾月以來房地產市場交易量增加帶動的相關稅收增加以及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等征管加強的影響。我們希望,把種種偶然轉化為必然。構建財權與事權相順應、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是“十二五”時期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關鍵,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保障,也是完善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應有之義和重大事項。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合理調整政府間財政收入劃分;以房地產稅、資源稅等充實地方稅體系;完善縱向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和改進橫向轉移支付制度;完善稅源總分制度等。
被稱為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最難啃的硬骨頭”的財稅體制改革,似乎已經(jīng)現(xiàn)出加速跡象。我們?yōu)檫@條來之不易的財稅消息而高興,也為這種局面能否保持下去而擔心。我們希望地方財政增長一天天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