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研究下調煤炭進口增值稅和港口相關費用,以刺激煤炭進口,補充國內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qū)的煤炭供應不足情況。
分析認為,受國際煤價持續(xù)高位運行等因素影響,上半年我國煤炭進口數量同比有較明顯下滑。有專家認為,下調煤炭進口增值稅在缺乏國際定價話語權情況下,恐難達成預期效果。
上半年進口同比下降明顯
據國家海關總署消息,今年上半年,進口煤炭7049萬噸,下降11.8%,進口均價為每噸109.6美元,上漲11.9%。
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價格因素是導致今年以來我國煤炭進口大幅下滑的主因。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國際煤價持續(xù)震蕩上揚。據統(tǒng)計,一季度澳大利亞BJ動力煤離岸價格平均值128美元/噸,同比漲幅接近30%;紐卡斯爾動力煤價格最高136.3美元/噸,同比漲幅43%;煉焦煤的平均價格285美元/噸,并一度達到350美元/噸的歷史高位。
而造成國際煤價大幅上漲的原因,分析人士稱,一是世界經濟逐步復蘇增加了對煤炭的需求;其二是美國推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使得全球流動性過剩,美元急劇下跌,以美元計價的原油、煤炭為主的能源商品普遍大幅上漲;三是自然災害頻發(fā),哥倫比亞、南非、俄羅斯都因天氣問題影響煤炭出運,特別是澳大利亞東部遭受50年一遇的洪水災害,隨后的大雨又延緩了生產的恢復,導致煤炭供應出現短缺。
在國際煤炭價格持續(xù)上漲的情況下,國際國內價差不斷縮小,進而出現了國內外煤價倒掛態(tài)勢,國外進口煤炭價格優(yōu)勢喪失;诖,國內煤炭進口力度不斷縮減,其中2月份煤炭進口僅676萬噸,降幅47.6%,為2009年4月以來月度進口最低水平,3月份也不足1000萬噸。進入3月份以后,隨著國內煤價的逐步上揚及國際煤價的小幅回調,國際國內價差縮小,煤炭進口出現了逐月復蘇的趨勢。5月份回升至1350萬噸以上,接近去年月均進口水平。
除價格因素外,我國采取的現貨交易模式易受國際煤炭價格波動影響也是重要原因。“由于煤炭貨源的供應緊張,澳洲煤炭供應商優(yōu)先考慮日本、韓國這類長期協(xié)議客戶的需求,中國進口商靈活的現貨交易模式,很難爭取到貨源。”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
增值稅下調意義不大
“在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下,下調增值稅,一定程度上會減輕依賴進口電煤的發(fā)電企業(yè)的成本。”營銷專家李朝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由于國內市場龐大,減稅并不會對整個大市場產生明顯影響”。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此舉將進一步縮小國際煤炭與國內煤炭之間的價格差。
“在當前國際能源供求形勢下,降低煤炭進口增值稅意義不大。”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煤炭行業(yè)分析師李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下調煤炭進口增值稅,當時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國內進口商的進口成本,但是,下調進口增值稅所產生的正面效應恐將很快消失”。
李廷分析說,一方面是因為,下調增值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進口商的進口成本之后,很短的時間內國內貿易商可能會在國際市場上加大煤炭采購力度,因為目前國際市場煤炭供求形勢已經不是那么寬松,我國貿易商采購需求突然增加很容易引發(fā)國際市場煤價上漲;另一方面,我國降低煤炭進口增值稅很容易引發(fā)國際市場擔憂,我國國內煤炭不能滿足需求,需要增加煤炭進口的聲音和觀點會很快在國際市場傳播開來,在目前國內外煤炭市場供求形勢下,這將直接推高國際煤價。國際煤價被推高之后,我國煤炭進口很快將再度受到影響,并有可能會間接影響國內煤炭市場平穩(wěn)運行。
“在能源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的情況下,增加煤炭等傳統(tǒng)化石能源進口是好事,如果市場條件允許的話,應該說是進口越多越好。但是,在目前國內外市場形勢下,通過降低增值稅來鼓勵增加煤炭進口并不一定是好事,降低稅率之后為企業(yè)所節(jié)約出來的那部分成本很容易被國際煤商通過漲價給吞噬,增加煤炭進口的目的或許很難達到。”李廷對此表示了擔憂。他認為,與數量有限的國際煤炭貿易量相比,我國龐大的煤炭消費決定了不可能過多地依賴于國際市場。“先保障國內煤炭充足供應,當國內煤炭供求形勢寬松了,中國煤炭進口多少不再重要的時候,中國煤炭需求對國際市場的影響也就會大大減弱,屆時再主動走出去四處收購煤炭資源,這才應該是我們的長遠戰(zhàn)略”。
國際定價權很關鍵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據統(tǒng)計,2010年我國煤炭產量為32.4億噸,煤炭表觀消費量為33.8億噸,約占全球煤炭消費總量的50%。盡管是產煤大國,受煤炭產區(qū)與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呈逆向分布制約,“北煤南運”、“西煤東運”成為供給中東部煤炭需求的主要形式。同時煤炭運輸瓶頸的存在,使得東部沿海地區(qū)將“尋煤”目光投向海外,
尤其在近年國內需求增長加快的形勢下。2009年,我國首次成為煤炭凈進口國,煤炭進口量為1.3億噸,成為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煤炭進口國。2010年,我國煤炭進口量繼續(xù)增加至1.6億噸,而同年全球煤炭貿易總量尚不足10億噸。
而令人感到尷尬的是,最大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的地位,并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國際煤炭定價話語權。盡管隨著煤炭進口需求的不斷攀升,“中國需求”對國際煤價的影響力在逐步加深。令業(yè)界部分人士擔憂的是,下調煤炭進口增值稅帶來的正面效應在我國缺乏國際煤炭定價權的情況下,恐難以收獲好的成效。其原因在于,中國煤炭進口需求增加對國際煤價影響力越來越大,容易帶動國際煤價上漲,下調增值稅給煤炭進口企業(yè)“減負”的效果很容易被國際煤價上漲所吞噬,而難以達成刺激進口,緩解國內煤炭供應局勢的目標。假若在具有國際定價權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對煤價是否漲、漲多少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了”,李廷表示。
據了解,我國煤炭進口基本采取現貨交易的模式,這一模式對國際市場價格波動較為敏感。而國際上則通常采取簽訂長期協(xié)議的方式,比如日本。“我國與日本不同,首先,日本進口的很多是權益礦,也就是說進口的煤炭資源中,三菱、住友等大財團在其中有一定的權益;其次,日本國內基本沒有產量,全部依靠進口,尤其是從澳大利亞進口,而澳大利亞主要是出口日本,他們之間具有很強的依賴性。”李廷告訴本報記者,“在經濟平穩(wěn)增長的情況下,現貨貿易不具有什么優(yōu)勢,如果世界經濟出現問題導致現貨價格明顯下滑,他們的長協(xié)價格現在也可以重新協(xié)商。”
簽訂長協(xié),可以避免需求臨時的波動。從生產安全、供應安全和價格風險來說,便于實現風險共擔。而實際上,“澳大利亞的出口商不愿意簽,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定價權”,李廷坦言。
搶占能源資源定價權已然成為各國能源戰(zhàn)略重點,之前推出環(huán)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焦炭期貨等一系列舉措也彰顯了我國決意在煤炭定價權方面有所推進的決心。“支撐國內企業(yè)和資本走出去收購國外煤炭資源,擴大我國在國外的權益資源量;提升金融發(fā)展水平,加快發(fā)展期貨市場,都是值得努力去嘗試的手段。”李廷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