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多時的個稅起征點調整再成焦點。在4月27日,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呼吁再次上調個稅起征點。許善達說:“物價指數(shù)的上升對低收入群體的影響最大,我覺得個稅起征點提高的幅度可以適當大一點,個稅起征點還有上調空間。”(《北京晨報》4月28日)
自3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已由此前的1600元提高到2000元。但區(qū)區(qū)400元的調整幅度并未令公眾滿意,從媒體報道和網(wǎng)絡調查來看,在物價高漲的當下,人們普遍期待的個稅起征點都在3000元以上。作為曾經(jīng)的稅務總局副局長、如今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許善達的呼吁必將引起關于“個稅起征點再調整”的新一輪大討論,甚至個稅起征點很快隨之作出調整也不奇怪。
個稅起征點的調整,說白了就是國家和公民個人之間的利益分配調整,有人說是“國家讓利于民”,算是比較形象的。但長期以來,輿論對個稅起征點給予了高度關注,對民生商品稅費減免上的關注卻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是,對收入本身已在現(xiàn)行個稅起征點以下的低收入者來說,個稅起征點的調整并不能給他們帶來實惠。而對民生商品的稅費減免,卻可以使得豬肉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下降,從而讓包括低收入者在內的全體國民享受實惠,并進而紓緩高物價下的民生壓力。因此,民生商品的稅費減免應該比個稅起征點調整得到更廣泛的關注才對。
當前附著于豬肉等民生商品上的稅費到底有多重?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重慶綦江縣委書記王越帶來的一張《重慶市生豬稅費標準及實際征收表》給出了答案:養(yǎng)一頭豬,農(nóng)民要交的稅費多達15種,平均一頭豬要被征收近60元的稅費,涉及到工商、物價、稅務等5個部門,這是全國的普遍情況。有學者進而提出,流通環(huán)節(jié)稅費過多過重是肉價攀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豬肉如此,很多其他的民生商品,何嘗不是如此?
我至今沒有搞清楚,為什么農(nóng)民養(yǎng)一頭豬要交這么多的稅費?這些稅費又有多少是不合理的,甚至是巧立名目亂收費的?遺憾的是,雖然有人大代表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了質疑,雖然有學者提出了減免民生商品稅費的呼吁,但這些問題卻依然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究其根本,相關部門固然有漠視民意的嫌疑,輿論關注不夠、未能將“民生商品稅費減免”像個稅起征點調整一樣上升為焦點話題,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與顯性的個稅起征點相比,隱性的民生商品稅費更需要輿論的關注。
越來越多的事例證明,輿論的力量是強大的。在個稅起征點的兩次調整上,輿論確定話題、展開討論、匯聚民意,對個稅起征點的調整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F(xiàn)在,是時候將這一成功經(jīng)驗復制到民生商品稅費減免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