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工薪收入扣除標準施行幾個月來,個人所得稅收入沒有如預期的因“還富于民”而有所減少,反而有大幅上升。
去年的10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規(guī)定了從2006年1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準從800元提高到1600元。
按照財政部當時的測算,調整到1600元,意味著只有大約26%的工薪階層繳納個人所得稅,同時國家財政收入每年將減少280多億元。也可以說,280多億元的財政收入將是國家為個人所得稅改革所付的成本。
可是,從近期各省市陸續(xù)公布的數(shù)字看,今年前兩個月的個人所得稅收入有創(chuàng)紀錄的增長:安徽省比去年同期增長17.4%;重慶市個人所得稅收入同比增長30.8%;山東省的同比增長率為37.6%;江蘇省的個稅收入同比增長比例甚至達到了64.9%.安徽省地稅局有關人士將個人所得稅在實行新的扣除標準后,仍能保持較大增幅的原因歸結于居民收入的增加。尤其是今年前兩月遇到元旦和春節(jié),是單位發(fā)放工資、獎金、福利最為集中的時期。
不過,沒有了年終獎等政策性因素影響,1600元扣除標準帶來的減收效應估計會在第二季度開始顯現(xiàn)。
盡管將工薪收入扣除標準上調了不少,工薪收入仍然是個人所得稅收入的主要構成。從安徽省入庫稅收的數(shù)字中可以看出來:前兩個月,安徽省入庫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3.19億元,占同期個人所得稅收入的62.7%.同樣的情況在山東也是如此。2月份,山東省工資薪金所得和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收入,合計占個人所得稅收入總額的83.10%.近幾年里,個人所得稅一直是增長最快的稅種,并且在短短的十年時間里,成為中國的第四大稅種。這里面除了有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加強征管。因為電子信息化手段應用以后,在稅源監(jiān)控方面所取得的效果是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