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在合同法中,締約過失責任是指在合同訂立過程中,一方因違反誠實信用原則而給對方造成損失時應承擔的責任。
這一概念源于德國法學家耶林提出的“締約過失理論”,并逐漸被各國法律體系所采納。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締約過失不僅限于合同簽訂階段,還包括合同談判、準備以及履行初期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例如,在房地產(chǎn)交易中,賣方可能故意隱瞞房屋存在重大質量問題的事實,導致買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訂了購房合同。一旦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買方有權要求解除合同,并向賣方索賠因此遭受的損失。
此外,商業(yè)合作中也常出現(xiàn)締約過失的情況。比如,某公司為了吸引合作伙伴,夸大自身實力或業(yè)績,使得對方基于錯誤信息作出投資決策。當真相大白后,受損方可以依據(jù)締約過失責任要求賠償。值得注意的是,締約過失責任的成立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行為發(fā)生在合同訂立過程中;二是行為人有過錯;三是造成了實際損害。
答: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加強內部風控機制,確保所有合同條款清晰明確,避免模糊表述。同時,在簽署重要文件前,進行全面盡職調查,核實對方提供的信息真實性,減少因信息不對稱引發(fā)的風險。
建筑工程項目中,如果承包商在投標時提供了不實的成本估算,這是否構成締約過失?答:是的,若承包商故意提供虛假成本估算,誤導發(fā)包方做出錯誤判斷,則可能構成締約過失。發(fā)包方有權要求賠償由此造成的額外開支或工期延誤損失。
電子商務平臺上,商家發(fā)布的商品描述與實物不符,消費者能否以締約過失為由要求賠償?答:可以。根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商家有義務如實披露商品信息。若其發(fā)布的內容存在明顯誤導性,導致消費者購買了不符合預期的商品,消費者有權依據(jù)締約過失責任要求退款或賠償。
說明: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正保會計網(wǎng)校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官方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上一篇:擔保債權是什么
下一篇:董事會成員構成是什么
Copyright © 2000 - m.galtz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