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如何組合科目報考 | 哪些人一定要報考 |
證書含金量與優(yōu)勢 | 備考時間分配 |
稅務師各科目難度 | 稅務師考試特點 |
第一次備考稅務師的新手寶寶們,先要了解稅務師備考時間軸、熟悉考試科目特點,根據每個科目特點,再結合自身情況,著手備考。
了解考試特點,制定學習計劃。
預計5月上旬下發(fā)考試教材,屆時正式開始學習,全面學一遍教材上的內容。
可結合基礎精講課程+課程講義(以教材為基礎)+《應試指南》輔導書來扎實基礎。
此時若教材內容學完一遍,那就系統(tǒng)地刷題。
可以結合著習題階段網課(先自己做、再聽老師講)和《經典題解》輔導書,以及反復看基礎課程講義,進行復習,鞏固基礎階段所學知識。
最后一個月全力沖刺,梳理重要考點,重點復習老師總結的核心考點、近年高頻考點;歸納易錯題,把出錯的題目認真再做一遍,直到真正掌握;嚴格按照真實考試答題時長做試卷。
《8套模擬試卷》利用起來,模擬題、歷年試題都要練。
稅一 |
主要講解流轉稅法(增值稅、消費稅等),基本不需要其它科目背景知識,零基礎備考無壓力。 |
近年來考試趨勢: ①記憶性題目分值比重下降,更多涉及政策法規(guī)的具體運用。 ②側重對新增和調整知識點的考核。 ③回歸基礎,考核細膩,需注意基礎知識的學習。 |
稅二 |
主要講所得稅法包括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考查基礎知識點,需要基礎的會計知識,如了解會計利潤怎么算??荚囶}量偏大。 |
近年來考試趨勢: ①以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為主,小稅種為輔,章章有題、重點突出。 ②基礎內容為主,創(chuàng)新題目為輔。 ③雖然每年都有沒見過的題目,但重要知識點仍是考試的核心。 ④重復考查原來考過的題或相似度較高的題。 ⑤客觀題以文字性題目為主。 ⑥遵循一難一易的原則。 |
實務 |
綜合性強,和其它科目之間結合比較緊密,經常會運用其它科目的知識;注重實務操作,側重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 |
近年來考試趨勢: ①綜合性較強。很多題目,尤其簡答題和綜合分析題不僅涉及多稅種,還將稅務處理和賬務處理、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結合起來進行考核,增加考試難度。 ②題型多。不僅有客觀題(單選題和多選題),還有主觀題(簡答題和綜合分析題),對于很多考生而言,回答簡答題組織語言的過程中會遇到一定的困難,綜合分析題往往將財稅知識結合起來考核,增加了難度。 ③貼近實務,日常要關注涉稅熱點。 |
財會 |
涉及面廣且考試題量大,但考察程度不深,對于會計知識薄弱的考生來說,備考有較大的難度。 |
近年來考試趨勢: ①考點多、計算量大。各章內容均會涉及,要求掌握的重要內容會重復多次考查。 ②加大對教材細節(jié)內容的查考。突出重點的同時,也要關注細節(jié),全面掌握。 ③多關注教材新增內容。 |
法律 |
有“小法考”之稱,內容涉及行政法、民商法、刑法、訴訟法等,涉及面廣,需要記憶的內容多。 |
近年來考試趨勢: “重者恒重”:涉稅法律第7-9章民法總論、物權法和債法以及第18章刑法每年考察的分值都高居榜首,務必注意。 “關注變動”:涉及教材變動的內容分值大概在30分左右。 “全面考查”:考查的知識點越來越全面,既要狠抓重點章,又不能放過非重點章。 “有所為有所不為”:考試中多選題和綜合分析題有容錯分,能確定選項的果斷選擇,不能確定的選項寧缺毋濫。 |
1、先明確備考目標、制定計劃。
打算幾年考下來稅務師,科目搭配是不同的。
如果學習時間充裕,且有一定基礎,比如考過注會,那提前備考,報考五科也是可以的;
如果學習時間有限,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來學,那就適當分配科目報考,比如:
第一年考“三稅”,第二年考財會和法律,順利的話,兩年拿證,再不濟,差不多三年也能考下來。
“三稅”搭配:
財會+法律搭配:
溫馨提醒:還沒有24年稅務師考試教材,也不用特意購買23年舊教材,直接學網課!先看24年預習班、再學23年基礎班,哪些先學、哪部分先不學,老師們給你安排好了。
2024稅務師預習計劃表↓
2、從預習開始,重點章節(jié)提前學習。
科目 | 重點章 | 預習內容 | 視頻講解 |
稅一 | 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章 | 預習內容 | 視頻講解 |
稅二 | 第一、第二章 | 預習內容 | 視頻講解 |
實務 | 第三、第四、第五章 | 預習內容 | 視頻講解 |
財會 | 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章 | 預習內容 | 視頻講解 |
法律 | 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三、第十四、第十八、第十九章 | 預習內容 | 視頻講解 |
更多推薦:
Copyright © 2000 - m.galtz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