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比價的計算與增值稅籌劃
由于營業(yè)稅與銷售有關,而與采購無關。采購總支出就是成本,所以營業(yè)稅階段的采購策略就是“誰的售價低就買誰的貨”。不過實行增值稅制之后,就不一樣了。增值稅制下,我們的采購支出,將會被分為不含稅采購成本和進項稅額,因此,在采購總支出一定的情況下,能不能拿到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拿到了多少進項稅額?都直接影響到企業(yè)增值稅負的高低,進而影響到企業(yè)的采購成本,影響到企業(yè)利潤的多少。
剛接觸增值稅,容易產(chǎn)生的誤區(qū)是僅關注增值稅的多少,僅關注稅負。其實我們應該關心的是營改增后的“利潤”,而不是“稅負”。因為稅負是銷項減進項算出來的,進項你給了上家,銷項你從下家那要過來了,差額交上去就是了,它壓根就是“體外運行”的。所以只要能從下游企業(yè)要來足夠的銷項,就行了。把重點放在營改增后的“利潤”指標上吧。
話題再回來,比如從不同的材料供應商處采購,取得的進項稅額不一樣,不僅會導致增值稅負不同,也會導致采購成本差異,以及附加稅費不同。既然“利潤”才是我們的目標,那我們找一下從一般納稅人和小規(guī)模納稅人采購比價的利潤平衡點。
假設一般納稅人(稅率17%)含稅售價X,附加稅費率為10%(含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影響利潤的因素有“增加的采購成本X/1.17”、“少繳的附加稅及附加0.1*0.17*X/1.17”;假設小規(guī)模納稅人(征收率3%)含稅售價Y,附加稅費率為10%(含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影響利潤的因素有“增加的采購成本Y/1.03”、“少繳的附加稅及附加0.1*0.03*Y/1.03”。令成本因素相等,找出它們平衡點的比價:
X/1.17-0.1*0.17*X/1.17=Y/1.03-0.1*0.03*Y/1.03
Y/X=0.86798
沒發(fā)票的情況下,會導致多交企業(yè)所得稅,需要考慮。
以此類推,從一般納稅人(11%、6%)采購時的比價也可以計算出來。
材料采購策略比價表
11%服務采購策略比價表
6%服務采購策略比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