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125家公司,盈利與上一年相比大幅提高,但投資者不可為之雀躍,在其背后很可能是粉飾盈利帶來的陷阱。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更換會計師事務所一向比較敏感,但有些公司卻時常不得不這么做。至于目的,或許是審計費用,或許是審計意見,總之,如果雙方不能在收費或審計意見方面達成一致,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則在所難免。
根據(jù)本報統(tǒng)計,有125家A股上市公司更換了審計2009年報的會計師事務所,平均審計費用由74萬元降到68萬元,11家公司審計意見“有所改善”。
并且,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125家公司,盈利與上一年相比大幅提高,但投資者不可為之雀躍,在其背后很可能是粉飾盈利帶來的陷阱。
中國證監(jiān)會曾要求上市公司對更換會計師事務所詳盡披露原因,但真正的原因仍深深隱藏在上市公司一紙公告的背后。
125家公司炒審計
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的時候,關注最多的往往是盈利表現(xiàn),產(chǎn)品、合同、重組等等也是影響決策重要因素。但人們容易忽略的是,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以及上市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這其中可能隱藏著影響投資決策的決定性因素。
本報對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年報審計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表明,有125家公司更換了2009年年報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這并不包括因會計師事務所合并重組導致了審計單位名稱發(fā)生變化的情況。
上市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概括起來無外乎兩種情況,一是公司出于獲得更滿意的審計意見;二是為了降低審計費用。
對于以上兩個方面,西方學者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不清潔審計意見觀”(Chow和Rice,1982年,美國)和“交易成本觀”(Johnson和Thomas,1997年,美國)。
“不清潔審計意見觀”認為,公司在收到“不清潔”的審計意見之后,下一年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可能性更大,目的是在下一年能獲得更滿意的審計意見。
“交易成本觀”認為,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目的在于降低審計費用,以尋求最低的交易成本。
此外,Schwarz和Menon提出的“財務困境說”指出,財務狀況處于困境中的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幾率更高,等等,都是基于公司為了獲得更滿意的審計意見這一大方向。比如,一些上市公司因業(yè)績糟糕面臨退市或ST,便可能尋求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從而為盈余操縱大開綠燈。
無論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原因如何,投資者應對發(fā)生變更的上市公司格外當心。
11家公司審計意見改“善”
會計報表審計意見按照會計師對報表真實公允性認可程度由高到低可分為標準無保留、帶強調說明段無保留、保留、否定和無法表示意見五類意見,其中,后四類審計意見可統(tǒng)稱為“非標”意見。
本報對125家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2009年報審計意見進行了分析,其中,標準無保留意見有109份,帶強調說明段的無保留意見有10份,保留意見有2份,其余4份為無法表示意見。
與上一年的對比分析顯示,11家公司2009年報審計意見有所改“善”,即這些公司的高管達到了更換會計師事務所以使審計意見更滿意的目標。不過,也有5家公司的審計意見在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后變得更糟糕,其余109家公司的年報審計意見類型則與上一年比未發(fā)生變化。
總體而言,這些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取得了“成效”,從結果看,125家公司中,標準無保留意見較上一年增加了4份。
在這些公司中,發(fā)現(xiàn)一些有意思的現(xiàn)象,*ST思達、ST松江、*ST三農、ST新太等一批存在退市風險急于摘帽的公司,在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后,審計意見類型均由上一年的“非標”意見變成標準無保留意見。在業(yè)績符合條件的前提下,只有被注冊會計師出具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公司才能順利避免退市或摘帽。
審計費用降低8%
按照Johnson和Thomas提出的“交易成本觀”,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降低交易成本。
在一些公司,尤其是財務核算簡單的公司看來,審計不過是走過場的法定程序,支付大量的費用最終無非是獲得一個審計意見。
由于會計師事務所數(shù)量繁多,再加上我國為了避免地區(qū)內的惡性競爭,規(guī)定會計師事務所可以跨區(qū)經(jīng)營,這使審計行業(yè)競爭激烈。
基于此,一些上市公司通過更換會計師事務所來降低審計費用。在2009年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125家公司中,有90家公司公布了連續(xù)兩年的審計費用,這些公司的2009年報審計費用平均為68萬元,較上一年的74萬元減少了6萬元,下降了8%.
在90家公司中,有29家即32%的公司審計費用有所下降,其余68%的公司審計費用則未發(fā)生變化或者上升,這表明,降低審計費用只是上市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并不占主導地位。
這29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原審計單位為畢馬威、普華永道、德勤和安永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在華機構,其中,只有2家公司在更換事務所后依然選擇了“四大”。并且,這9家公司2008年的審計費用平均達到286萬元,而2009年則只有178萬元,減少了108萬元,下降幅度達到38%,這一降幅遠遠超過了125家公司的整體降幅。
這表明,一些上市公司出于對“四大”的信賴或者其他某些原因,不惜高價選擇其作為審計機構。但“四大”高額審計費最終還是讓公司無法承受,之后便更換審計機構,轉而選擇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從而降低審計費用。
業(yè)績大幅提升
國外大量財務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公司一般財務狀況都相對較差,按照Schwarz和Menon提出的“財務困境說”,財務狀況處于困境中的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幾率更高。
那么,我國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A股公司是否也存在相同情況呢?
本報對125家公司的財務指標進行了統(tǒng)計,這些公司2009年的平均銷售額為3.5億元,同比增長了15.4%,平均凈利潤為1.63億元,同比暴增119.5%,扣除非經(jīng)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也達到了1.1億元,同比增長104.5%.而同期,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銷售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僅分別增長了2.7%和25.6%.
另外,2008年,這125家公司有31家公司的凈利潤為虧損,有49家扣除非經(jīng)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虧損,而到了2009年,凈利潤虧損的公司數(shù)減少為22家,扣除非經(jīng)常性損益后凈利潤虧損的公司減少為36家。
這表明,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A股公司,其業(yè)績在2009年的增長幅度遠遠超過了市場整體水平,從很大程度上印證了“財務困境說”,它們在更換事務所后業(yè)績發(fā)生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然而,投資者卻不可為此而雀躍,在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情況下,業(yè)績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通過調整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利潤條件,甚至來自于虛增利潤,上市公司存在很大的粉飾盈利可能性。
如果一家公司在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后,盈利有明顯的快速提升,那么可能是原會計師主動拒絕執(zhí)行審計任務,而使得公司執(zhí)行了大規(guī)模的利潤調節(jié)手段。
由于更換會計師事務所使得業(yè)績大幅好轉,這使得我們擔心公司可能配合內幕知情人參與股價的操縱。因此,我們也對這些公司的股價表現(xiàn)進行了分析。
原則上,這些公司由于不具有明顯的行業(yè)屬性,其表現(xiàn)應與市場整體表現(xiàn)相仿,然而,分析結果卻并非如此。我們以2009年第三季度初為統(tǒng)計基點,以125家公司為樣本制作了一項指數(shù),自2009年10月1日以來,該指數(shù)上漲了18.5%,而同期,上證綜指下跌了6.8%.這表明,這些公司在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同時,可能伴隨著內幕交易,使得股價表現(xiàn)遠超市場平均水平。
更換原因披露簡單草率
按照證監(jiān)會的要求,上市公司應當對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進行詳盡披露,對于違規(guī)更換的,還將施以處罰。
然而,對更換2009年審計單位的上市公司的公告進行了查驗,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公司的公告對更換原因的披露都非常簡單和草率,并且不具有說服力。
比如,大連控股在公告中稱,更換原審計單位中準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是,“該所業(yè)務規(guī)模不斷擴大,不能保證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我公司審計工作”。會計師事務所業(yè)務規(guī)模的擴大,意味著人員和財力的增加,對上市公司按時完成審計工作理應更有保障,公司的說法難以立足。
本報發(fā)現(xiàn),執(zhí)行大連控股審計任務的中勤萬信會計師事務所的收費只有60萬元,而中準在2008年的審計收費則達到90萬元,費用降低了33%,這或許才是大連控股更換審計單位的根本原因。
因購買審計意見而更換會計師事務所,使得審計意見改“善”的公司,對公告原因的披露自然就更不可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