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guī)庫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fā)《稅收情報交換管理規(guī)程(試行)的通知》【失效】

國稅發(fā)[2001]3號

頒布時間:2001-01-08 00:00:00.000 發(fā)文單位:國家稅務總局

  正保會計網校編輯注: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2文件規(guī)定,本文廢止。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

  現(xiàn)將總局制訂的《稅收情報管理規(guī)程(試行)》(以下簡稱《規(guī)程》)印發(fā)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zhí)行。為了推進《規(guī)程》的實施,加強情報交換工作的開展,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稅收情報交換是我國作為稅收協(xié)定締約國家承擔的一項國際義務,也是我國和其他國家之間開展稅收征管合作的主要方式。各級稅務機關要充分認識到情報交換對于增強對跨國納稅人的稅收管理,核查跨國偷避稅行為的重要性,認真做好稅收情報交換工作。要嚴格執(zhí)行《規(guī)程》,對于轉復不及時、查處不到位、草率應付及操作不規(guī)范的,或不按規(guī)定披露和使用情報、遺失情報的,應責令當事人作出檢查;對于因泄密或工作失誤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究當事人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鑒于稅收情報交換應按外事工作要求進行,且對情報的使用和披露過程中的保密性有特殊的要求,各地應由涉外稅收機構專職負責,并配備政治思想素質好、責任心強,熟悉國際稅收業(yè)務,具備一定外語能力的人員。為便于聯(lián)系,請各地于3月31日前將主管處(室)及負責專人名單報總局(國際稅務司)。

  三、各地在稅收情報交換的核查中要注意信息的溝通和共享;對通過情報交換發(fā)現(xiàn)的偷稅問題等,國稅局與地稅局之間應及時溝通,配合查處。由于情報涉及的納稅人較為廣泛,有時難以確定管轄范圍,各地稅務局收到總局轉來的情報后,如不屬本局管轄的,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轉往相關稅務部門并報總局(國際稅務司)備案,相關稅務部門接到此類情報后應視同從總局直接轉發(fā)的情報予以查處,并在回復報告中作出說明。

  四、根據工作安排,總局已把稅收情報交換作為2001年涉外稅收工作的重點。為了進一步做好情報交換工作,并為2001年的全國涉外稅收工作會議作準備,各地涉外稅收機構或相關部門應認真總結2000年度的情報交換工作,并按下列要求2001年2月15日前將工作總結報送總局國際稅務司:

 ?。ㄒ唬┨顚憽?000年情報交換工作匯總表》;

 ?。ǘ└鶕閳蠼粨Q工作的實踐和體會,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

 ?。ㄈ┚颓閳蟛樘庍^程中涉及的偷避稅金額較大的典型案例和經驗形成專題報告。

  附:1、《2000年情報交換工作匯總表》(略)

  2、稅收情報交換管理規(guī)程(試行)

  附:稅收情報交換管理規(guī)程(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國際稅收合作,提高對跨國納稅人的稅收管理水平,防止偷稅、避稅及其他稅務違法行為的發(fā)生,根據我國政府與其他國政府簽署的關于對所得(和財產)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xié)定(以下簡稱稅收協(xié)定)情報交換條款及情報交換專項協(xié)議的有關規(guī)定,結合我國情報交換工作的實踐,制訂本規(guī)程。

  第二條 本規(guī)程適用于各級稅務機關按照稅收協(xié)定情報交換條款組織實施情報交換工作的全過程。

  第三條 各級(縣級及縣級以上)稅務機關的涉外稅收業(yè)務管理部門負責稅收情報交換管理工作。

  第二章 情報交換的范圍和類型

  第四條 本規(guī)程中所稱情報是指稅收協(xié)定締約雙方主管當局交換的為實施稅收協(xié)定和稅收協(xié)定所涉及的稅種相應的國內法律法規(guī)所必須的情報。情報一般僅涉及稅收協(xié)定規(guī)定的具有所得稅性質的稅種: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對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征收的預提所得稅等;個別稅收協(xié)定中涉及其他稅種的,按相應的協(xié)定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五條 情報交換僅限于與我國已經正式簽署稅收協(xié)定并生效的國家(以下簡稱協(xié)定國)。情報交換必須通過兩國稅務主管當局進行,實施情報交換的有關文件由兩國稅務主管當局代表負責簽署,我國的稅務主管當局為國家稅務總局。

  第六條 交換的情報不應包括按照稅收協(xié)定國的法律或正常行政渠道不能得到的情報,或者必須采取與國內法律或行政慣例相違背的措施才能得到的情報,也不應包括任何泄露貿易、經營、工業(yè)、商業(yè)或行業(yè)秘密或工藝的情報,或者泄露后會擾亂一國公共秩序的情報(涉及國家主權、安全和重要利益等)。

  第七條 情報交換的類型包括專項情報交換、自動情報交換、自發(fā)情報交換、行業(yè)范圍情報交換、同期稅務檢查和授權代表的訪問等。

  第八條 專項情報交換是指一國稅務主管當局就國內某一稅務案件提出具體問題,并依據稅收協(xié)定請求另一國稅務主管當局提供相關情報,協(xié)助查證的行為??梢赃M行專項情報交換的情形包括:

  (一)需要了解納稅人的基本情況:個人或公司的實際地址及居民身份、公司注冊地、公司控股情況、納稅憑證、傭金支付合同、銀行記錄等;

 ?。ǘ┬枰C實納稅人提供的資料;

 ?。ㄈ┬枰@取納稅人境外關聯(lián)企業(yè)的資料:關聯(lián)企業(yè)的合同、章程、財務報表、申報表、會計師查帳報告,以及獨立企業(yè)或關聯(lián)企業(yè)間交易情況等;

  (四)需要了解納稅人在境外取得或向境外支付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財產收益、津貼、獎金、傭金等各種款項的情況;

 ?。ㄎ澹┬枰藢嵓{稅人與境外公司交易數(shù)額的真實性;

 ?。┬枰C實納稅人提供的境外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ㄆ撸┬枰C實納稅人境外納稅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ò耍┒悇諜C關認為需要了解的其他有關稅收資料。

  第九條 自動情報交換是指一國稅務主管當局以批量形式自動地向另一國稅務主管當局提供有關納稅人取得專項收入的情報的行為。

  上述納稅人是指根據稅收協(xié)定的規(guī)定已構成另一國稅收居民的個人或公司。上述專項收入可包括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勞務報酬、退休金、財產收益、工資、津貼、資金、傭金及營業(yè)收入等。

  第十條 自發(fā)情報交換是指一國稅務主管當局向另一國稅務主管當局自發(fā)地提供其認為對另一國稅務機關有用的情報的行為。

  第十一條 行政范圍情報交換是指不針對特定納稅人,而是針對某一經濟部門,由協(xié)定國稅務主管當局共同研討某一經濟行業(yè)的運營方式,資金運作模式,價格決定方式,偷稅、避稅新趨勢并相互交換信息的行為。

  第十二條 同期稅務檢查是指兩個或多個國家的稅務主管當局同時并獨立地在各自國家內,對有共同或相關利益的納稅人的納稅事項進行檢查的安排,并互相交流檢查中獲得的相關信息。

  第十三條 授權代表的訪問是指一國稅務官員經本國稅務主管當局的授權并應另一國稅務主管當局的邀請,或經另一國稅務主管當局的同意,對另一國進行實地訪問以獲取情報。

  第三章 情報交換的保密規(guī)定

  第十四 條根據稅收協(xié)定的有關規(guī)定,情報的使用和披露有以下限制:

 ?。ㄒ唬┙粨Q的情報僅應告知與查定、征收、管理、執(zhí)行協(xié)定所含稅種有關的人員或政府機關,以及起訴、裁決上訴的人員或部門(包括法院和行政執(zhí)法部門),不得直接向有關的納稅人出示,不得向其它納稅人或其它無關人員透露。

 ?。ǘ┥鲜霰桓嬷藛T或政府機關應僅為稅收的目的使用情報,但可以在法庭訴訟程序或法庭判決中透露有關情報。

  第十五條 情報交換有關函件應作密件處理,由國家稅務總局負責確定情報的密級;凡對協(xié)定國提供的情報,一律由國家稅務總局負責加蓋保密印章。

  第四章 由對方提出情報交換的執(zhí)行程序

  第十六條 國家稅務總局在收到有關協(xié)定國要求我方進行情報交換的函件后,應首先審核情報的類型,要求是否有效,對方所提供的案情線索是否明確完整等。審核無誤后,應向有關省一級稅務機關行文限期查復。

  第十七條 省級稅務機關收到情報交換公函后,應首先將情報正文和有關外文附件譯成中文,并組織情報涉及的稅務機關按下列順序進行情報的查復工作。

  (一)利用案頭現(xiàn)有的納稅人資料,以核查來函中提出的問題,或核對來函中注明的情況。核查的依據包括:納稅人在案的基本情況、納稅申報表、注冊會計師查帳報告、財務報表等;

 ?。ǘ┌割^資料缺乏或不完全,或納稅人未申報收入的,可按情報上注明的地址或經查詢確認的地址向納稅人發(fā)出“查詢通知單”,也可直接向納稅人詢問(通知單格式見附件樣式二);

 ?。ㄈ┥婕鞍盖閺碗s的,可經上級稅收機關同意,有計劃地組織進行專案稅務調查;

  (四)對于納稅人漏報、少報或不報來函中所載收入的,一經查實,在執(zhí)行情報交換程序的同時,還應按稅收協(xié)定、我國稅法及刑法的規(guī)定補征稅款,加收滯納金、罰款及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等。

  第十八條 核查完畢后,有關省級稅務機關負責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向總局報送核查報告和給專項情報請求方的英文復函,其中,專項情報核查報告應包括對方情報涉及的納稅人的基本資料,情報請求項目的核查結果、證明相關款項支付、交易、文件真實性的有效憑證和報告復印件等;有關省級稅務機關負責根據核查結果擬寫英文復函,英文復函應針對對方的情報請求內容,措辭簡練、規(guī)范。自動情報核查報告應包括自動情報核查統(tǒng)計表及情報使用情況說明。

  第十九條 國家稅務總局接到情報核查報告后,如屬于專項情報,應首先審核請求國所要求的情報是否收集完全,情報是否涉及到工業(yè)、商業(yè)或行業(yè)秘密、是否需向協(xié)定國對方特別注明情報的保密性,以及英文復函的準確性等。審核后,應以稅務主管當局的名義正式函復情報協(xié)定國對方。如屬于自動情報,應進行整理匯總,并在審核后將情報的使用情況和相關建議反饋給提供情報的國家。

  第二十條 對于行業(yè)范圍的情報交換的請求,被確定參加的稅務機關應在國家稅務總局的指導下收集相關情報。

  第二十一條 對于協(xié)定國提出的同期稅務檢查的請求,應由國家稅務總局批準并組織實施。

  第二十二條 對于協(xié)定國提出的授權代表訪問的請求,應由國家稅務總局批準并組織實施。

  第五章 由我方提出情報交換的執(zhí)行程序

  第二十三條 各級稅務機關在其它渠道難以獲得所需要的境外稅收情報時,可以根據我國與其他國的稅收協(xié)定,按本規(guī)程所指定的程序及格式,提出情報交換請求,逐級上報國家稅務總局辦理。

  第二十四條 省級稅務機關負責根據下級稅務機關提出的情報請求,擬寫專項情報交換請求公文及給被請求國對方的英文函,上報國家稅務總局。專項情報交換請求公文及英文函的內容應包括:

 ?。ㄒ唬┫嚓P的協(xié)定條款;

 ?。ǘ┗厩闆r:納稅人名稱、詳細地址、法人代表、聯(lián)系電話、納稅登記號、納稅人姓名、出生年月、國籍、境內外住址、聯(lián)系電話、護照號等;

  (三)案情事實:涉及的稅種、涉及的納稅年度等,如涉及到中介付款,要提供中介人公司的名稱、地址;當請求銀行信息時,應說明銀行帳號、銀行名稱和地址;

 ?。ㄋ模┮牲c;

 ?。ㄎ澹┮螳@取的情報內容:相關原始憑證、發(fā)票、合同、帳簿、申報表、完稅憑證等的復印件及文字說明;如果涉嫌偷避稅案件,應說明背景,注明向納稅人保密等;

 ?。┱埱蠡貜偷钠惹卸龋ㄏM麑Ψ交貜偷臅r限。

  第二十五條 國家稅務總局收到專項情報請求后,應認真審核情報交換請求是否符合有關稅收協(xié)定條款,內容是否明確,有關納稅人基本資料是否齊全,英文函表述是否清晰,措辭是否簡練、規(guī)范。審核無誤后,以稅務主管當局名義向協(xié)定國對方發(fā)函;對方無回復的應發(fā)函催報。

  第二十六條 對于國家稅務總局指定的向協(xié)定國提供自動情報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稅務局,應在每年度終了后三個月內向總局上報《向締約國對方居民支付利息、股息、特許許權使用費記錄表》。

  第二十七條 各地稅務機關在日常稅務審計或檢查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如下情況的,可擬訂情報以正式公文上上報總局,由總局作為自發(fā)情報向有關國家稅務主管當局提供:

  (一)涉及到與另一國的居民交易涉稅金額巨大的;

  (二)懷疑支付給另一國居民的巨額款項應在居住國申報而未申報的;

 ?。ㄈ岩捎性趧e國欺詐或重大偷稅行為的;

 ?。ㄋ模┒悇諜C關認為需要向有關國家提供的其他稅收資料。

  第二十八條 確因稅收征管工作的需要,各級稅務機關可逐級向國家稅務總局提出行業(yè)范圍、同期稅務檢查等形式的稅收情報交換請求,對此類請求應首先由國家稅務總局組織調查并確認,并由國家稅務總局與協(xié)定國對方協(xié)商后組織實施。

  第二十九條 確因稅收管理工作需要,各級稅務機關可逐級向國家稅務總局提出授權代表的訪問,由國家稅務總局審批并與協(xié)定國對方協(xié)商后組織實施。

  第三十條 國家稅務總局收到協(xié)定國對方的情報交換回函后,應于一周內將調查結果以正式文件形式告知有關省級稅務機關,拼提出情報調查結果的使用意見和進一步處理的要求。

  第三十一條 有關稅務機關如認為協(xié)定國對方提供的情報不符合要求或不全面,需進一步查證的,可按上述程序,要求協(xié)定國對方稅務主管當局進一步提供有關情報。

  第六章情報交換登記與存檔

  第三十二條 各級稅務機關在情報的接收、轉發(fā)、匯總、催辦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用表格登記,包括情報收發(fā)回復時間、文號、情報主題、查處結果等。如屬于自動情報,還應分批或按年匯總登記情報使用情況,包括有效情報份數(shù)、查補稅額等。

  第三十三條 各級稅務機關應對所有交換的情報和相關公函設立專項檔案,并由專人保管備查。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四條 本規(guī)程所稱情報,包括書面情報和電子情報。有關電子情報網上傳輸?shù)臅r限和保密問題另行規(guī)定。

  第三十五條 本規(guī)程由國家稅務總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六條 本規(guī)程自發(fā)布之日起執(zhí)行。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