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被確立為國際航運中心
從開埠到改革開放,經過十幾代人的努力,上海的航運事業(yè)終于邁入了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
目前上海港的貨物吞吐量已經連續(xù)4年高居世界第一;洋山深水港、國際客運中心等硬件設施也已躋身世界一流,那么,“國際航運中心”這樣一個名號是否多余?是否上海擁有了這樣的頭銜,就意味著已經成為真正的“國際航運中心”了?
昨天,記者專訪多位多年從事上海航運事業(yè)第一線工作的“航運人”,這些“航運人”表示:上海距離真正的“國際航運中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際航運中心”的頭銜,是上海航運發(fā)展中的一個里程碑,更是一個新起點。
航運中心:不能只有腹地功能
一位從事航運事業(yè)多年的專家張先生表示,一個真正的國際航運中心,其服務功能是全方位的,“目前上海航運較為偏重‘腹地功能’,需要同樣增加‘中轉功能’。 ”
增加上海港“中轉功能”
“目前上海航運的‘腹地功能’比較突出,即貨物在港口卸載后,通過水路、鐵路、公路等形式,向內地其他省市轉移”,張先生告訴記者,但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航運中心,其“中轉功能”非常重要,也就是將貨物簡單處理后、向其他港口轉運的功能。
據(jù)記者了解,上海港的貨物吞吐量已經連續(xù)4年高居全球之首,即便在去年末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上海港仍然以5.82億噸的吞吐量位列世界第一,其中集裝箱吞吐量2800.6萬標準箱,位列世界第二。
比較尷尬的是,上海港的國際中轉能力并不突出。據(jù)統(tǒng)計,2008年,上海港國際中轉箱量僅為5%,而新加坡則高達85%、香港達60%、韓國釜山達45%。很明顯,如果過于依賴“腹地功能”,反而會成為上海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最大瓶頸。
加強航運集疏運體系
雖然上海港 “腹地功能”比例較高,但專家表示,作為內地連接國際的航運樞紐,要完善上海“消化”海運貨物的能力,還必須進一步擴大集疏運體系的建設。
集疏運體系是指江海水路、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方式進行無縫對接,這是港口與腹地連接的關鍵。不過目前,上海港內河集裝箱疏運量尚不到全港集裝箱吞吐總量的千分之一,裝箱鐵路疏運也發(fā)展較慢,與新加坡、日本橫濱、韓國釜山等航運中心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此前,上港集團總裁陳戌源就曾多次表示,希望加大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航運服務體系和集疏運體系建設力度,并加快以外高橋港區(qū)為主、連接滬寧和滬杭兩大高速公路的港口集裝箱運輸專用道建設,解決集卡運輸與城市交通混合造成擁堵的問題。
根據(jù)上海市交通港口局的計劃,上海今年將分別開工蘇申外港線、杭申線航道整治工程,建成趙家溝、大蘆線等多條高標準航道,初步形成上海高等級內河航運框架。
信息中心:要有自己的“思想”
“一個國際航運中心,除了要有一流的硬件設施、軟件服務,還必須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擁有讓整個航運行業(yè)都認可的權威 ‘思想’和‘觀點’。 ”
航運專家張先生表示,隨著“國際航運中心”的確立,上海必須開始著手建立一套權威的航運信息收集、整合、發(fā)布的平臺,讓自己的信息和觀點引導整個國際航運市場,“在業(yè)內,航運信息的權威與否,直接決定一個港口城市的航運地位。 ”
航運運價指數(shù):打造中國的DBI
在國際航運業(yè),波羅的海綜合運價指數(shù)(DBI)是最權威的運價指數(shù),被稱為國際航運行業(yè)的“晴雨表”。專家表示,上海要成為真正的國際航運中心,也就必須打造屬于自己的DBI.
“上海港擁有全球最大的貨物吞吐量以及全球第二的集裝箱吞吐量,上海比很多國際港口擁有更權威、更堅實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基礎”,張先生表示,如果上海港能夠在此基礎上發(fā)布權威的航運運價指數(shù),甚至打造“上海航運指數(shù)”取代DBI成為國際航運行業(yè)的“晴雨表”,“那么,上海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將有一個更堅實的基礎。 ”
據(jù)上海航運業(yè)的一位內部人士透露,上海航運運價指數(shù)體系已在醞釀中。據(jù)介紹,目前上海航運的信息比較分散,基本由各個部門獨立對外發(fā)布,而非以行業(yè)作為整體對外發(fā)布信息。“比如國外航運公司,要了解上海港的維修能力、吞吐能力或碼頭服務能力,需通過各個不同的機構才能匯總這些信息。而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信息平臺,是打造上海航運指數(shù)的前提。 ”
航運金融:醞釀航運指數(shù)期貨
航運事業(yè)建設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目前國內航運行業(yè)融資的渠道并不多。航運專家表示,如果上海能夠將 “國際航運中心”和 “金融中心”有機結合,開拓更多的航運金融模式,將更有效地促進上海航運事業(yè)的發(fā)展。
記者了解到,雖然上海航運運價指數(shù)本身還在醞釀中,但其金融衍生產品的籌備工作已經展開,國內首個“航運指數(shù)期貨”可能將緊隨航運指數(shù)之后面世。據(jù)透露, “航運指數(shù)期貨”的模式比較接近股指期貨。
同時,更多的航運金融衍生產品也有望隨 “兩個中心”的確立而推出。 “比如開通渠道,讓社會的閑散資金通過正規(guī)途徑,直接投資到造船、港口等相關航運產業(yè),而不是通過股票等間接投資”,航運專家張先生告訴記者,在西方,政府扶持航運事業(yè)募集資金的情況很普遍, “比如德國就有政策,鼓勵國民直接投資到具體的碼頭、港口甚至某一艘船舶,一旦有盈利,那么分紅將完全免稅。這樣,政府不需要多掏錢,卻能為航運事業(yè)籌到急需的資金。”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tài)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tài)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