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關鍵詞:財政 分稅制 中央 事權 財政收入
為解決縣鄉(xiāng)財政窘境,學界一直在探討如何對現行的分稅制進行調整。一份由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研究院經濟所牽頭、涉及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體制改革的課題方案正在形成。如何重新分稅,事關中國經濟社會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大計,筆者以為,“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當成分稅制調整創(chuàng)新的基石。(2008年6月29日《中國經濟周刊》)
從國務院做出決定1994年1月1日起對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至今已經15年。當初“分稅”的目的旨在“增強中央的宏觀調控能力,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的發(fā)展”。因為,此前以放權讓利為特征的財政“分灶吃飯”體制,推行到1993年時,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已經下降至不足30%的水平。而“分稅制”可謂立竿見影。至2007年度,全國財政收入已超過5.1萬億元,中央財政總收入完成28432億元,比年初預算超收4011億元。以此計算,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55.749%.(2008年1月9日新華社)
事實上,1994年以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配關系一直處于變動之中。例如:從1997年1月1日起,將證券交易的印花稅由原來中央與地方各分享50%,經多次調整到現在中央占97%,地方占3%;當然,隨著中央財力大幅增長,國家宏觀調控能力顯著增強。不說遠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截至6月28日,中央財政投入抗震救災資金達到496.11億元(地方財政投入51.05億元)。
同時,中央財政今年先安排700億元,建立災后恢復重建基金,明后年繼續(xù)作相應安排。(6月28日、5月22日新華網)如此強大的救援,對于抗災和重建,都將發(fā)揮難以估量的作用。
但也應看到,分稅制改革存在的財政權力和事權不對稱,已導致一些地方政府入不敷出。2006年,中央與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52.8∶47.2,而財政支出的比重則為24.7∶75.3.據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調查,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中央只負擔2%,省地兩級負擔11%,縣級負擔9%,78%的經費要由鄉(xiāng)鎮(zhèn)這一級來負擔,最后實際上就是由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負擔。由于“財權上移、事權下移”,以至于“中央”請客“,地方”埋單“。(2005年第3期《決策》)。尤其是各省、地級市也依葫蘆畫瓢把屬下政府的財政稅上收,大大削弱了縣鄉(xiāng)一級的財政力量,使得許多基層政府捉襟見肘,不得不負債前行。2002年的數據顯示,全國鄉(xiāng)鎮(zhèn)財政凈債務1770億元,鄉(xiāng)鎮(zhèn)財政平均凈負債400萬元,村平均凈負債20萬元。全國65%的鄉(xiāng)村有負債,而中西部地區(qū)幾乎是鄉(xiāng)鄉(xiāng)有債、村村欠錢,不僅無力為民眾提供最低水平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甚至無法正常履行行政職能。
地方政府不僅要吃飯,還要發(fā)展,要創(chuàng)造一些政績,就不得不另想辦法擴大財源。這樣必然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熱衷于招商引資,盲目上“三高”項目,追求GDP的增長,或把土地當成了“第二財政”,一方面肆意批租土地,千方百計“闖紅燈”,以至于地方政府成了土地違法案件的主角,且屢禁不止;另一方面通過“土地換身份”等方式,將集體農用耕地轉為國家建設用地,在直接損害農民利益的同時,不斷侵蝕著耕地保護的基線。有些地方早已是在賣孫子輩的土地了,要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似乎很難。
雖然,我們通過不斷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來彌補地方財力不足的困難,但沒有法律約束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人為操作因素較大,一般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成了“稀缺資源”,讓各地垂涎三尺,以至于爭先恐后“跑部錢進”,眾多的腐敗現象應運而生。
可見,改革現行的分稅制,不斷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已成大勢所趨。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就已經提出,要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能力。“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理當成為分稅制創(chuàng)新的核心理念。本著“中央少拿一點,地方多留一點”的原則,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的財權與事權。在新的分稅方案調整中,我以為尤其是要充分尊重地方政府的意見和建議,應通過民主聽證的方式讓地方政府充分表達意見。
Copyright © 2000 - m.galtz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