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個稅附加扣除是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利益,因此2020年個稅附加扣除確認受到廣泛的關注。不過很多人還是對其存在很多疑問,別著急,今天我們就整理了納稅人十分關心的個稅附加扣除的難題,快來看看有沒有你關心的吧。
1. 夫妻雙方在結婚婚前分別購買了住房,只能選擇一方扣除住房貸款利息嗎?
答復時間:2019年12月23日
答:納稅人本人或者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yè)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fā)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fā)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經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夫妻雙方婚前分別購買住房發(fā)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其貸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選擇其中一套購買的住房,由購買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雙方對各自購買的住房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
因此,納稅人需確認其住房是否為夫妻雙方婚前分別購買,如果屬于婚后購買的,只能選擇一方扣除;如果屬于婚前分別購買的,需與配偶溝通確認扣除方式。
2. 納稅人在2019年上半年享受了住房貸款利息扣除政策,因年中把房子賣了名下沒有住房而產生的租金,是否可以在下半年按照住房租金扣除?
答復時間:2019年12月05日
答: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發(fā)〔2018〕41號)第二十條規(guī)定,納稅人及其配偶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
3. 個人租房居住,已按照住房租金扣除。年度中間貸款買房,本年是否可以改為住房貸款利息扣除?
答復時間:2019年11月20日
答:按照《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發(fā)〔2018〕41號)第二十條規(guī)定,納稅人及其配偶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
4. 在專項附加扣除的一個納稅年度內,我已經選擇了由扣繳義務人申報,年度中間還可以改成“綜合所得年度自行申報”扣除嗎?
答復時間:2019年12月20日
答:根據《關于發(fā)布<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操作辦法(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0號)第四條規(guī)定,享受子女教育、繼續(xù)教育、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yǎng)老人專項附加扣除的納稅人,自符合條件開始,可以向支付工資、薪金所得的扣繳義務人提供上述專項附加扣除有關信息,由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稅款時,按其在本單位本年可享受的累計扣除額辦理扣除,也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1日內,向匯繳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匯算清繳時扣除。
5. 工資薪金所得與勞務報酬所得的區(qū)別是什么?
答復時間:2019年12月13日
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fā)〈征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的通知》(國稅發(fā)〔1994〕89號)第十九條規(guī)定:工資、薪金所得是屬于非獨立個人勞務活動,即在機關、團體、學校、部隊、企事業(yè)單位及其他組織中任職、受雇而得到的報酬;勞務報酬所得則是個人獨立從事各種技藝、提供各項勞務取得的報酬。兩者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前者存在雇傭與被雇傭關系,后者則不存在這種關系。
6. 員工已在個人所得稅APP中填寫好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是否還需要另外報送紙質表給單位?
答復時間:2019年12月12日
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fā)布<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操作辦法(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0號)第四章第二十條第二點的相關規(guī)定,納稅人通過填寫電子或者紙質《扣除信息表》直接報送扣繳義務人的,扣繳義務人將相關信息導入或者錄入扣繳端軟件,并在次月辦理扣繳申報時提交給主管稅務機關?!犊鄢畔⒈怼窇斠皇絻煞?,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簽字(章)后分別留存?zhèn)洳椤?/p>
因此若員工在手機APP中填寫專項附加扣除信息,不再需要報送紙質表給單位。
7. 是否個人通過“個人所得稅”APP填報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就不用再報給扣繳單位?
答復時間:2019年11月25日
答:目前,居民個人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渠道填報專項附加扣除信息:
(1)自行在“個人所得稅”APP填報;
(2)自行在自然人辦稅服務平臺網頁填報;
(3)自行到稅務局辦稅服務廳填報;
(4)提交給扣繳單位在扣繳客戶端軟件填報。
通過前三個任一渠道成功填報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若填報時指定由某扣繳單位申報的,該扣繳單位可在提交的第三天后通過扣繳客戶端的“下載更新”功能下載到所填報的信息。無需再向扣繳單位另行填報。
8. 2019版自然人稅收管理系統扣繳客戶端如何打印報表?
答復時間:2019年12月06日
答:由于新版報表內容較多,且填寫的項目和金額大小各不相同,無法靈活滿足不同場景和要求,因此暫不提供直接打印報表功能,而是采用更為靈活的Excel導出功能。
若您需要打印匯總的報表,可點開“綜合所得申報”-“申報表報送”-“導出申報表”-“標準表樣”,選擇存放位置導出后打印即可。
若需按個人查詢打印,可點擊左側“查詢統計”-“個人扣繳明細查詢”,查詢到后點擊上方的“導出”按鈕,導出之后再打印即可。
9. 個人所得稅《納稅記錄》可以委托其他人開具嗎?
答復時間:2019年12月09日
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將個人所得稅<稅收完稅證明>(文書式)調整為<納稅記錄>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55號)第四條規(guī)定,納稅人可以委托他人持下列證件和資料到辦稅服務廳代為開具個人所得稅《納稅記錄》:
(一)委托人及受托人有效身份證件原件;
(二)委托人書面授權資料。
10.合伙企業(yè)如何確定其應納稅所得額?
答復時間:2019年12月19日
答:合伙企業(yè)如何確定其應納稅所得額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包括納稅人的確定、所得的分配、優(yōu)惠的享受、虧損的結轉等一系列問題,涉及到的文件規(guī)定較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合伙企業(yè)的一般規(guī)定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合伙企業(yè)合伙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9號)文件規(guī)定:合伙企業(yè)以每一個合伙人為納稅義務人,合伙企業(yè)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繳納個人所得稅。合伙企業(y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稅”的原則。
合伙企業(yè)的合伙人按照下列原則確定應納稅所得額:首先合伙企業(yè)的合伙人以合伙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協議約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其次合伙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協商決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再次協商不成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實繳出資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最后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數量平均計算每個合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合伙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伙人。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關于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guī)定〉執(zhí)行口徑的通知》(國稅函〔2001〕84號)文件規(guī)定:實行查賬征稅方式的合伙企業(yè)改為核定征稅方式后,在查賬征稅方式下認定的年度經營虧損未彌補完的部分,不得再繼續(xù)彌補。
◆2.合伙企業(yè)對外投資分回的利息、股息、紅利的處理規(guī)定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關于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guī)定〉執(zhí)行口徑的通知》(國稅函〔2001〕84號)文件規(guī)定: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對外投資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紅利,不并入企業(yè)的收入,而應單獨作為投資者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稅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3.合伙企業(yè)相關稅收優(yōu)惠規(guī)定
《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創(chuàng)業(yè)投資企業(yè)和天使投資個人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5號)規(guī)定:有限合伙制創(chuàng)業(yè)投資企業(yè)采取股權投資方式直接投資于初創(chuàng)科技型企業(yè)滿2年的,該合伙創(chuàng)投企業(yè)的個人合伙人可以按照對初創(chuàng)科技型企業(yè)投資額的70%抵扣個人合伙人從合伙創(chuàng)投企業(yè)分得的經營所得;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財政部稅務總局發(fā)展改革委證監(jiān)會關于創(chuàng)業(yè)投資企業(yè)個人合伙人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9〕8號)規(guī)定:合伙制創(chuàng)業(yè)投資企業(yè)可以選擇按單一投資基金核算。如果符合規(guī)定并選擇按單一投資基金核算,其個人合伙人從該基金應分得的股權轉讓所得和股息紅利所得,按照20%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殘疾人員參與投資興辦合伙企業(yè)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符合條件的,可按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規(guī)定減征的范圍和幅度,減征個人所得稅。
新個稅申報表填寫操作及注意事項:通過介紹新個稅專項扣除附加信息及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的填報及注意事項,讓學員更加熟悉和了解新個稅的填報。點擊學習>>
想學習更多財稅資訊、財經法規(guī)、專家問答、能力測評、免費直播,可以查看正保會計網校會計實務頻道,點擊進入>>
Copyright © 2000 - m.galtz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