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對于財務來說,想要有更多晉升和加薪的機會,光有一個從業(yè)證書,或者初級職稱肯定是不夠的,還需要考一些更高級的證書。
如果你想在短時間內考下一張證書,用于升職或者跳槽,那么中級職稱和CMA就是很好的選擇。那么很多人就問了,CMA與中級哪個更值得考?
從考試內容來看
?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科目分為《中級會計實務》以及《經濟法》和《財務管理》,參加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的人員,應在連續(xù)的兩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科目的考試,方有機會獲得中級會計資格證書。
? CMA考試只包含兩科,分別是P1《財務規(guī)劃、績效與分析》和P2《戰(zhàn)略財務管理》,CMA中文考試每年有三個考試日期是在4月、7月和11月。成績三年內有效。
雖然中級職稱的考試科目與章節(jié)數要比CMA多,但是從具體的考試形式來看,又各有說法。
與職稱和CPA考試不同,CMA的考試多以案例呈現,通常CMA的試題都會放在一個大的企業(yè)案例中去,這一個企業(yè)案例會有很多信息,有的信息對做題有幫助,而有的信息則用處不大,這就考驗做題者的信息搜集能力了。
事實上在實際工作中,財務的數據也是非常冗雜的,我們需要找到合適的數據來分析企業(yè)的財務狀況,CMA的試題正是秉承了這一原則。
還有一點,CMA試題與實際的企業(yè)環(huán)境息息相關,它還考察財務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業(yè)務的理解,這與現在的業(yè)財融合趨勢也是一致的。
從考試時間來看
CMA每年有三次考試機會,分別是4月、7月和11月的某個周六。成績有效期為三年,考生在三年內通過兩科即為通過。
中級每年只有一次考試機會。在一天的時間里分早、中、晚三次考試??荚嚨娜瞥煽儍赡陜葷L動有效,22年通過一科,剩下的科目必須在23年通過,否則22年通過的科目成績作廢。
這樣看,CMA更容易考,因為每年考試多,機會多。但CMA考試時間為4小時,這就考驗考生對時間分配的掌握程度。一天完成中級考試也很難,但大多數人都會分兩年參加中級考試。
CMA和中級職稱是會計行業(yè)含金量非常高的證書,是兩個相輔相成的證書。中級職稱偏向會計核算,CMA偏向企業(yè)管理。如果你想在這個行業(yè)尋求好的發(fā)展,至好兩個證書都考下來。
從證書定位來看
中級會計職稱屬于水平類考試.通過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后可以評定會計師職稱。會計師指的是具有一定會計專業(yè)水平,經考核取得證書、可以接受當事人委托,承辦有關審計、會計、咨詢、稅務等方面業(yè)務的會計人員,中級職稱定位屬于會計核算類證書申請,簡單來說就是有了這個資格證書就可以從事會計或稅務相關的業(yè)務工作了。
CMA它評估了學員在管理會計及財務管理方面的相關工作經驗、教育背景、專業(yè)知識、實踐技能、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及持續(xù)學習發(fā)展的能力。CMA定位屬于財務管理類證書申請,通俗來講有了CMA 證書很大程度上就代表具備從事會計管理相關的能力了。
從未來發(fā)展來看
CMA是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由誕生于1919年IMA在1972年推出的管理會計認證,至今已有44年發(fā)展歷史。CMA作為全球財經領域三大黃金認證之一,能在1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通用。
CMA的知識體系包含了財務、管理、業(yè)務、市場等多方面內容,著力培養(yǎng)懂財務、會管理、懂業(yè)務、能決策的財務精英。CMA持證者不僅可以幫助企業(yè)解決績效管理、成本提升、風險評估等難題,還能應用財務分析、財務管理、財務決策等方式來為戰(zhàn)略決策者提供戰(zhàn)略支持,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大價值和財富。
另外,手持中級認證,只能從事基礎的財務會計工作,薪資也只有區(qū)區(qū)幾萬人民幣。但是如果能取證CMA,那就是從事管理崗位了,財務主管、財務經理、CFO、CEO等等,薪資水平遠超中級。
因此,如果你想獲得更大的職業(yè)發(fā)展、走向管理層,要想實現升職加薪,那么管理會計CMA就是不錯的選擇。需要注意的是,管理會計是未來的趨勢,越早取證CMA收獲就越大。
? 微信掃碼咨詢獲取課程優(yōu)惠吧 ?
更多資訊:
CMA是什么 | CMA考試 | CMA考試科目 | CMA考試難度 |
CMA報名 | CMA報名時間 | CMA報名入口 | CMA報名條件 |
CMA培訓 | CMA培訓機構 | CMA培訓課程 | CMA培訓費 |
CMA成績查詢 | CMA認證 | CMA報考條件和要求 | CMA合格分數 |
CMA學習資料 | CMA考試大綱 | CMA考試教材 | CMA試題回憶 |
上一篇:CMA證書含金量怎么樣?
下一篇:CMA證書在國內有用嗎?
Copyright © 2000 - m.galtz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