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2014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報名時間為4月1日-30日,2014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時間為9月20日-24日。為了幫助大家高效備考2014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正保會計網校為大家整理了初級職稱各科目知識點,祝大家學習愉快、夢想成真!
一、在產品數(shù)量的核算
在產品數(shù)量是核算在產品成本的基礎,在產品成本與完工產品成本之和就是產品的生產費用總額。
★月末,產品成本明細賬按照成本項目歸集了相應的生產費用,為確定完工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還應當將已經歸集的產品成本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為此,需要取得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收發(fā)結存的數(shù)量資料。
二、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費用的分配
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本月發(fā)生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或 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fā)生生產費用=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一)★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各月末在產品數(shù)量很小的產品。
(二)★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算法
采用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價法,各月末在產品的成本固定不變。某種產品本月發(fā)生的生產成本就是本月完工產品的成本。
★但在年末,在產品成本不應再按固定不變的金額計價,否則會使按固定金額計價的在產品成本與其實際成本有較大差異,影響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這種方法適用于月末在產品數(shù)量較多,但各月變化不大的產品或月末在產品數(shù)量很小的產品。
(三)★在產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計價法
采用在產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計價法,月末在產品只計算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
這種方法適用于各月月末在產品數(shù)量較多,各月在產品數(shù)量變化也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產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較大且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就全部投入的產品。
(四)★★約當產量比例法
采用約當產量比例法,應將月末在產品數(shù)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為相當于完工產品的產量,即約當產量,然后將產品應負擔的全部成本按照完工產品產量與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的比例分配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這種方法適用于產品數(shù)量較多,各月在產品數(shù)量變化也較大,且生產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產品。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shù)量×完工程度
如果各工序在產品數(shù)量和單位工時定額都相差不多,在產品的完工程度也可按50%計算。
應當指出,在很多加工生產中,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的。如果材料是隨著生產過程陸續(xù)投入的,則按照各工序投入的材料成本在全部材料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
(五)★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
★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月末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該種產品的全部成本(如果有月末在產品,包括月初在產品成本在內)減去按定額成本計算的月末在產品成本,余額作為完工產品成本;每月生產成本脫離定額的節(jié)約差異或超支差異全部計入當月完工產品成本。
這種方法是事先經過調查研究、技術測定或按定額資料,對各個加工階段上的在產品直接確定一個單位定額成本。這種方法適用于各項消耗定額或成本定額比較準確、穩(wěn)定、而且各月末在產品數(shù)量變化不是很大的產品。
這種方法如下: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數(shù)量×在產品單位定額成本
完工產品總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fā)生生產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完工成品單位成本=完工產品總成本÷產成品產量
(六)★定額比例法
產品的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按照兩者的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比例分配,其中直接材料成本,按直接材料的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比例分配。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可以按各該定額成本的比例分配,也可按定額工時比例分配。這種方法適用于各項消耗定額或成本定額比較準確、穩(wěn)定,但各月末在產品數(shù)量變動較大的產品。
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實際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人工成本+本月投入的實際人工成本)/(完工產品定額工時+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
月末在產品應負擔的直接人工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
三、聯(lián)產品和副產品的成本分配
(一)聯(lián)產品和副產品成本的含義
1.聯(lián)產品的含義
聯(lián)產品,是指使用同種原料,經過同一生產過程同時生產出來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主要產品。
聯(lián)產品的生產特點是:在生產開始時,各產品尚未分離,同一加工過程中對聯(lián)產品的聯(lián)合加工。當生產過程進行到一定生產步驟,產品才會分離。在分離點以前發(fā)生的生產成本,稱為聯(lián)合成本。
“分離點”是指在聯(lián)產品生產中,投入相同原料,經過同一生產過程,分離為各種聯(lián)產品的時點。分離后的聯(lián)產品,有的直接銷售,有的還需進一步加工才可供銷售。
聯(lián)產品成本的計算,通常分為兩個階段進行:一是聯(lián)產品分離前發(fā)生的生產成本即聯(lián)合成本,可按一個成本核算對象設置一個成本明細賬進行歸集,然后將其總額按一定分配方法,如售價法、實物數(shù)量法等,在各聯(lián)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二是分離后按各種產品分別設置明細賬,歸集其分離后所發(fā)生的加工成本。
★聯(lián)合成本在分離點后,用售價法、實物數(shù)量法等,在各聯(lián)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分別確定各種產品的成本。
(1)售價法。聯(lián)合成本是按分離點上每種產品的銷售價格比例進行分配的。
注:采用售價法,要求每種產品在分離點時的銷售價格有可靠的計量。
(2)實物數(shù)量法。采用實物數(shù)量法時,聯(lián)合成本是以產品數(shù)量為基礎分配的,實物數(shù)量法通常適用于所生產的產品的價格很不穩(wěn)定或無法直接確定。
(二)副產品的分配方法
副產品,是指在同一生產過程中,使用同種原料,在生產主產品的同時附帶生產出來的非主要產品。
確定副產品成本的方法有:不計算副產品扣除成本法、副產品成本按固定價格或計劃價格計算法、副產品只負擔繼續(xù)加工成本法、聯(lián)合成本在主副產品之間分配法以及副產品作價扣除法等。副產品作價扣除法需要從產品售價中扣除繼續(xù)加工成本、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相應的利潤。
四、完工產品成本的結轉
企業(yè)完工產品經產成品倉庫驗收入庫后,其成本應從“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及所屬產品成本明細賬的貸方轉出,轉入“庫存商品”科目的借方。
Copyright © 2000 - m.galtz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